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西山法院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助力基层矛盾化解

时间:2025-11-0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西山法院”)以理念转变为先导,推动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先行调解深度融合,构建“前端综治中心分流、后端法院兜底化解”协同模式,实现综治中心解纷功能与法院审判职能高效互补,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实践支撑。

牢牢把握三大理念,转变重塑纠纷化解思路

树牢“治未病”源头治理理念。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依托综治中心资源整合优势,将解纷关口前移至矛盾萌发、风险初现阶段。通过联动专业力量排查重点领域风险,提前识别合同履约、费用缴纳等潜在隐患;嵌入预防性法律制度,将规范引导贯穿债权纠纷签约、履约全流程,从根源降低矛盾升级概率,实现“未诉先解”。

践行“多元协同”系统治理理念。打破司法“单打独斗”格局,以综治中心为纽带,构建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解纷体系。聚焦金融、物业等纠纷高发领域,推动专业力量与行业资源向综治平台集聚;建立司法与行政、行业组织联动机制,形成“统一受理、集中调处、分工协作”合力;通过驻点团队常态化参与综治中心运作,搭建“分流—调解—兜底”框架,凝聚基层治理多元力量。

秉持“司法为民”实质治理理念。以满足群众“高效、便捷、低成本解纷”需求为导向,依托综治中心优化司法服务。简化纠纷处理流程,减轻当事人程序负担;兼顾企业实际,在司法措施中平衡权益保护与经营保障;聚焦执行实效,通过多元力量破解传统执行难题,确保纠纷化解既合程序,又切实解决群众、企业实际问题,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积极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筑牢协同解纷基石

强化解纷力量建设。整合专业力量,将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调解员纳入立案庭、速裁法官团队,形成“调解组织先行调解+法官调解”模式,法官可委托调解员开展调解;推动市场化运作,探索调解组织市场化路径,完善与收入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调解员能动性,推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加强能力赋能,依托“云南省公证调解示范实践基地”等三大平台,常态化开展培训,提升调解员法律素养与实务能力。

促推物业金融纠纷化解。针对金融、物业纠纷高发特点,在区综治中心挂牌“西山区金融物业纠纷一体化综合治理中心”,设专门受理窗口及工作人员,实现“统一受理、集中调处”。主动对接辖区银行等金融机构,建议其在金融借款业务中,将“纠纷导入综治中心处理”纳入纠纷解决条款,并指导机构在催收环节向借款人释明条款及综治中心职能,引导纠纷优先通过综治平台化解。

加强调解指导和司法确认。组建“1名法官+1名书记员+26名调解员”驻点法官团队,入驻区综治中心参与调解,建立分流过滤与诉调对接机制。对综治中心接收的纠纷,驻点团队开展法律评估:适宜调解的引导至调解组织,复杂案件联动多部门协同解决;对调解成功案件,依当事人申请依法司法确认,实现“调解—司法确认”衔接,强化调解协议效力。

着眼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创新金融纠纷“预查废”工作机制。依托区金融物业纠纷一体化综合治理中心,根据金融机构申请,在诉前、诉中、执前核查债务人财产状况。对“已有被执行案件且无财产可供执行、已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情形,出具诉前《预查废证明》,供金融机构向监管机构核销呆账,从源头控制金融案件增量。

创新“以保促调促执”工作机制。以财产保全为抓手,在综治中心推动解纷与执行:调解阶段“以保促谈”促成和解;对涉诉企业用保全置换“松绑”,降低经营风险;综合资金解冻、执行和解等措施破解“执行难”,依托“执前和解中心”,以保全督促履行义务,引导问题解决在“执行前”。

创新“赋强公证解纷”工作机制。深化与云南省公证行业协会协作,推广“诉调对接+赋强公证”诉前调解方式,将“赋强公证”融入债权纠纷全链条化解。联合省司法厅、省公证协会成立“云南省诉前调解+赋强公证示范实践基地”,今年以来通过该机制化解纠纷1000余起,助力赋强公证“云南经验”走深走实。

注重矛盾纠纷后端化解,深入推进实质解纷

优化诉调对接和繁简分流机制。对综治中心调解未果且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法院直接立案,实现“调解—审判”提速;调解笔录、证据材料直接移送,避免重复提交。案件移送后,分调裁审中心按“诉讼标的额+事实复杂度”分类:简单案件由法官助理联合调解员就地化解,复杂案件移送审判部门,压缩处理周期。

探索不动产“带封处置”执行模式。依据《关于推进不动产“带封处置”的工作方案(试行)》,创新“公证介入+资金提存+带封处置”三环执行模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今年4月,在某公证债权文书执行案件中先行先试,依托综治中心多元力量,推动案涉房产完成产权转移登记,实现各方权益最大化。

精准适用涉企失信惩戒举措。坚持“依法惩戒与善意执行”结合,对企业被执行人实施差异化措施:定期清理屏蔽失信记录,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对无不良记录、有前景的困难企业,审慎纳入失信名单,通过分期履行、和解等助其渡难关;对已履行义务的民营企业,及时删除失信记录,保障恢复正常经营。

下一步,西山法院将持续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前端预防、中端调解、后端保障”全链条矛盾化解体系,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贡献力量。(西山区人民法院、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