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兴区道路救助基金办公室——在交通重镇,用温度与效率守护每一份求助
在北京南部,有一片土地常年车轮滚滚、物流繁忙——这里是大兴区,首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城市物流集散地。毗邻新发地批发市场,坐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一国际航空门户,每日承载大量进出京客流与航空配套交通流;区域内京开高速、京台高速、大广高速、南中轴路等主干道纵横交错,路网密集、车流如织,多重因素叠加下,大兴区日均交通流量巨大。
在这片交通压力巨大的区域背后,有一条不常被外界关注的“生命防线”——大兴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

尊重伤者意愿
不止是程序,更是温度
在大兴区基金办,有一条不成文却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充分尊重伤者的就医选择。
目前,大兴区医院、北京仁和医院、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已与道路救助基金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但现实中,许多伤者因病情需要或其它原因,希望前往其他专科医院接受治疗。面对这一现实需求,大兴区基金办的郭警官与何老师表示:“只要伤者有合理诉求,我们就尽力协调办理。”

“我们多跑一趟手续,伤者就能少一分焦虑。”郭明警官说,“救助不是冷冰冰的流程,而是要让人感受到温度。”

高效协同
打通跨区救治的“最后一公里
为确保伤者及时得到救治,大兴区基金办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对送往本区医院救助的伤者,由医方第一时间启动救助;对转诊到外区医院的伤者,办主动对接医院财务、急诊等部门,协调开通绿色通道;借助线上申请平台,做到“第一时间审核、第一时间告知、第一时间落地”。

“我们会在接到申请后立即联系家属,了解伤情,指导准备材料,并全程跟进审批进度。”何老师介绍。她手中的工作台账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笔救助的进展,从申请到打款,环环相扣,不容差错。
救助基金的背后
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

“我们不怕事多,就怕有人不知道这个政策。”郭警官说。大兴区基金办始终坚持主动宣传、主动告知、主动跟进的工作模式。无论是事故现场民警的口头提醒,还是基金办工作人员的电话回访,都在努力让每一位交通事故伤者都能知晓并享受到这项民生保障。
随着“走进各区道路救助基金办公室”系列报道的持续推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制度的力量,更是基层工作者的担当。在大兴这片车流如织的土地上,郭警官与何老师用行动丈量责任,用温情诠释使命,为一个个陷入困境的家庭点燃希望之光。(北京道路救助基金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