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临沧市:以综治中心为纽带 赋能边疆治理“温度”与“力度”

时间:2025-11-0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把长达40年的宅基地纠纷解决!跑了这么多年没结果,综治中心三个月就帮我们两家人握手言和。”云县茶房乡的罗某看着调解协议感慨道。这样的故事,在云南省临沧市各级综治中心早已不是个例。近年来,临沧市以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为支点,用“小调解”撬动“大治理”,把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村寨院落,让平安和谐成为临沧基层治理最鲜明的标识。

体系筑基:四级联动织密“解纷网”

“临沧市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联动体系,创新‘四个一’工作机制,将司法、信访、公安等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实现治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精准投放,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临沧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拥军介绍,“各级综治中心从功能布局、人员配置到流程优化,每一步都紧扣‘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核心目标,让四级综治中心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阵地’。”

各级综治中心各有侧重,市级突出“指挥所”的职责定位,重在全量收集、研判分析、跟踪督导;县级突出“主力军”的职责定位,重在收集汇总、分流交办、多元调处;乡级突出“主战场”的职责定位,重在统筹整合基层一线力量调处化解;村级综治中心突出“前哨站”的职责定位,重在组织带领自然村长等各支一线力量做好排查、调处、上报,自下而上筑牢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排查调处的坚实堤坝。

这张“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治理网,让临沧市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让群众的诉求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回应,矛盾在基层就能找到化解的“终点站”。

特色赋能:本土智慧激活“解纷力”

基层治理不能“一刀切”,要靠“接地气”的办法,让矛盾化解既有“法理”,更有“人情”。

“蓄水池重建,老张还是不同意让地咋办?”看着迟迟没法动工的蓄水池,永德县崇岗乡的村民着急找到“自然村长”周朝相。了解情况后,周朝相没开会说教,而是每日到老张家帮忙干活,拉家常时讲集体饮水益处,还帮争取资金、协调自筹,最终,老张不仅同意让地,还主动帮着动员其他村民。

像周朝相这样的“自然村长”,临沧市共有2466名。班卡乡松坡村的“自然村长”笪定彪,用“走心说情+法理辅助”的方式,化解了积怨十余年的邻里纠纷;德党镇户乃社区的“自然村长”徐雄声,组织党员、乡贤挨家调解,让17户村民自愿退让土地,把坑洼土路修成了平整的硬化路。2024年8月以来,仅永德县的“自然村长”就收集民生问题2006个,办理“暖心事”1639件次,调处纠纷3419起,成功率达87%,成了群众最信赖的“身边人”。

“先坐下喝杯茶,慢慢说,不急。”在耿马自治县勐撒镇综治中心,调解员总是先给当事人泡上一杯茶,再依靠“五道茶”工作法——“醒茶”倾听诉求、“洗茶”梳理事实、“润杯”情绪疏导、“品茶”协商解决、“回味”和解回访,巧妙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年初,勐撒镇两家茶农因茶园边界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差点动手。调解员用“五道茶”工作法调解,不仅顺利化解了矛盾,还让两家人冰释前嫌,约定以后一起防虫、一起卖茶。2025年以来,勐撒镇综治中心用“五道茶”调解法排查矛盾纠纷240起,成功率达98.75%。

科技助跑:数字平台打通“解纷路”

“法官,我想讨回我的工资,但我现在人在外省,要怎么起诉?”一位农民工打电话到云县人民法院涌宝人民法庭咨询。

“别急,可以线上调解。”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法庭指导当事人登入“无讼临沧”数字化调解平台,识别身份信息,口述基本情况和诉求。当天下午,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员组织下通过平台开始视频调解。

“我原以为要到法院起诉,没想到打个电话开个视频就把事情解决了,还不用交费,感谢法官和调解员解决了我的心头事!”达成分期付款协议并在线确认后,这位农民工如释重负。

2022年6月,“无讼临沧”平台启动运行,汇聚社区、乡镇、村及各行业部门优质调解资源,为群众提供便捷解纷服务。当事人无论何时何地,通过微信扫码或搜索“无讼临沧”进入小程序,即可拨打视频电话,与接线员面对面沟通登记纠纷。案件登记后,接线员结合地理位置、调解员能力、纠纷类型等,以“派单”分配给就近调解员(网格员),或由调解员自主“接单”。调解员了解案情、当事人提交证据、生成确认调解协议、办理司法确认等,均能通过小程序“一站式”完成。调解中,调解员可在手机端添加行业协会、调解组织、党政机关参与跨部门联调;调解不成的,还能依当事人需求推送法院立案,既让群众享受到科技便捷、节省解纷成本,也降低了社会治理成本。

截至目前,“无讼临沧”平台已受理矛盾纠纷1.49万件,调解成功1.26万件,平均用时仅17.94天。“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遇到纠纷,第一反应不是‘找上级’‘打官司’,而是选择‘无讼临沧’平台进行便捷快速处理。”

在临沧,综治中心不是“有距离的站点”,而是“有温度的港湾”。综治中心里的一杯热茶,“自然村长”手里记满民情的笔记本,“无讼临沧”平台上一通耐心的视频电话,都已成为临沧市综治中心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平安的具体实践,也让平安的种子在群众心中深深扎根,抽枝展叶,结出和谐稳定的果实。(李明、高丙芸)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