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从“不锁门”看南油壮寨的平安新答卷

时间:2025-11-0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城东北8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充满壮乡风情的村寨——南油村,130户460余人聚居于此,99%以上村民为壮族,这里不仅是民族文化的沃土,更成为了新时代乡村警务创新的生动样本。

作为守护这片“壮乡森林”的“护林人”,麻栗坡派出所扎根乡土,以公安职能为根基,以法治服务为支撑,在南油村的沃土上用心构筑起秩序井然、乡风和睦的平安家园,让村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节节攀升。

党建引领聚合力,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警力跟着党旗走”——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南油村警务工作的真实写照。南油村的治理有序,离不开党建引领的“定盘星”作用。麻栗坡派出所坚持“党建+警务”深度融合路径,推动党员民警主动在村党组织中兼任职务,深度参与村级事务,让警务工作真正融入基层党组织脉络,实现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

“主题党日+法治宣传”“火塘党课+民意收集”……一个个创新活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在党的引领下,派出所还积极发动村民共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警务工作与村务管理同频共振,让平安建设的根基越扎越深。

主防责任严落实,织密乡村平安“防护网络”

作为全县旅游文化重点村寨、民族文化特色村寨,南油村的治安环境直接关系到乡村发展与民族形象,因此,落实主防警务也就成为派出所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南油村先后举办大型活动10余场次,期间更是圆满完成各项外事活动的安保任务,展现出过硬的治安保障能力。

为筑牢平安防线,派出所优化警力部署,创新推行“车巡+步巡”“昼巡+夜巡”相结合的巡逻模式,加大对村内及周边区域的治安整治力度,以更高的见警率、管事率有效遏制不良风气滋生;定期开展入户走访,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帮扶措施,既守牢安全底线,又传递民生温度;依托科技赋能,村里关键区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构建起“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入户有宣传”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近三年来,南油村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枫桥经验赋新能,解开矛盾纠纷“千千结”

矛盾纠纷如同林间板结的“土壤”,唯有及时疏通脉络,才能让乡村治理的“生态”更加健康。麻栗坡派出所深化“警调对接”机制,在村内专门设立“警务调解室”,民警主动下沉一线,联合村干部、乡贤长辈、法律明白人组成调解队伍。针对地界争议、邻里摩擦、家庭琐事等常见纠纷,创新运用“情、理、法”融合的调解方式,在“火塘会”“茶话会”“田间唠家常”等场景中,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

2023至2024年,南油村的矛盾纠纷实现当年“清零”,2025年至今无新增纠纷,连续7年无人上访。“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在这里成为了现实。

群防群治汇民力,打造平安建设“共同体”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乡村警务工作的根本前提。麻栗坡派出所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组建“壮乡义警队”“平安志愿者”队伍,队员们统一佩戴“红袖标”,化身乡村平安的“守护者”。他们发挥人熟、地清、情况明的优势,承担信息收集、治安巡防等职责。2023年以来,“红袖标”队伍累计报送各类信息90余条,协助处理村民小事琐事40余起,真正实现了从“警力有限”到“民力无穷”的转变,成为南油村一道亮眼的平安符号。

如今的南油村,“半数人家不锁门”已成为日常治安常态,村民安全感、满意度连续7年位居辖区前列。“发案少、秩序好、乡风文明、群众满意”——这十六个字,不仅是南油壮寨最鲜明的底色,更是麻栗坡派出所践行新时代乡村警务使命的生动答卷。(麻栗坡县公安局、文山州公安局新闻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