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泉州:园区标准化引领产业升级新跨越

时间:2025-11-0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1年以来,泉州以“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迈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化”,在“规划、规范、提升、示范、招商”五个环节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与空间重构的新路径。

集约用地,重塑高质量产业空间

面对昔日乡村工业化带来的土地碎片化问题,泉州用好国家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大刀阔斧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全市已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9万亩,平均容积率从0.8显著提升至2.5。千亩以上园区从8个增加到43个,规模以上企业入园率从28%跃升至56%,亩均税收实现从5.5万元到20万元的大幅增长。通过编制专项规划,泉州划定了50万亩工业用地保护红线,为工业长远发展筑牢空间基底。

国企引领,多元投入激活建设热潮

在园区建设上,泉州创新模式,发挥国企打头阵作用,带动民营企业跟进投资。目前,全市推进的100个市级园区项目总投资达2330亿元,已建成高标准厂房2574万平方米。其中,民营企业参与项目76个,形成了国企、民企、第三方运营商投资比例3:5:2的良性格局。通过探索全域整合、出村入园、工业梯田等八种建设典型,泉州坚持产城联动,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多样化载体。

降低成本,激发实业投资新活力

泉州着力为企业“拎机入驻”创造便利条件,实现“三降低三提高”:有效降低项目落地周期、企业环保安全风险以及综合运营成本;切实提高土地厂房使用率、园区配套水平和产业链集聚度。企业可选择租赁或先租后买厂房,相比传统自建模式,投入成本减少约60%,投产时间缩短近24个月。

以此为契机,泉州大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通过获批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泉州先后出台“入园八条”和“提质增效十条”政策措施,从租金减免、设备投资补助、贴息支持到工业设计服务补贴、中试验证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给予激励。近三年来,全市民间工业投资保持年均19.1%的高速增长,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率从58%提升至89%,实施改造企业数量从4000家扩大至6100多家。

精准招商,构建现代化产业生态

园区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招商成果和产业重塑上。目前,市级百个园区已成功招引2822家企业入驻,建成面积招商率达91%,其中2132家已投产,859家达到规上标准纳入统计。预计每年可新增产值100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600家。

泉州系统梳理50条县域重点产业链,着力打造20个龙头园区、20个专精特新园区和20个“一园一品”特色园区,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已有7个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现代体育产品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出台园区运营管理指导意见,泉州对入园业态、投资强度、厂房流转等作出规范,确保各园区主导产业鲜明、高质量发展。

从“晋江经验”中汲取智慧,在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中实践创新,泉州正以园区之变促产业之进,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泉州市工信局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