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这些单位、个人获全国表彰!
近日,2025年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表彰名单公布。其中,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肥西县柿树岗乡赵店社区陈文荣,肥西县山南镇洪桥村李秀梅,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法援护桑榆 情暖夕阳红
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为老年人筑起法治“暖心墙”
近年来,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聚焦老年人法律需求,创新服务机制,推动法律援助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上门”,用心用情打造有温度、零距离的为老服务体系,先后获评市、省“敬老文明号”。

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律师送法下乡
中心依托全县14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一村一法律顾问”,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法律援助网络,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法律帮助。同时,加强与法院、公安、妇联等部门联动,形成老年人权益保护合力。
对70周岁以上老人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中心主动提供上门服务。例如,柿树岗乡低保户邢大爷因交通事故受伤行动不便,中心工作人员带领律师主动上门,现场办理委托手续,帮助其顺利解决。中心组织志愿者深入村居、敬老院,通过“拉家常”方式讲解防诈骗、继承、赡养等法律知识。2022年以来,已开展宣传活动30多场,举办“银龄行动”普法讲座10余场,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近4000份。
截至目前,肥西县已办理各类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84件,群众满意度达100%。未来,中心将继续聚焦高龄、失能等特殊群体,建强专业服务队伍,深化“援调对接”,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一位老年人。
用爱守护“大家”的港湾
陈文荣以行动诠释孝老爱亲真谛
在肥西县柿树岗乡赵店社区,57岁的陈文荣是邻里皆知的“好媳妇”。面对家中多位亲人患病、生活几近陷入困境的现实,她用朴实而坚定的行动,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
2017年,陈文荣和丈夫在上海经营着小生意,生活渐有起色。然而,一通老家电话打破了平静:婆婆因事受了严重刺激,公公也病情加重。夫妻俩没有犹豫,果断结束在上海的生活,返回肥西。回到肥西老家后,夫妻二人达成明确分工:一人留家专职照料老人,另一人则外出务工,用汗水换取家庭生计所需。
2021年年底,85岁的婆婆感染新冠肺炎,陈文荣放弃工作,日夜守在婆婆病床前,精心照料。婆婆病情好转后,生活起居不能自理,陈文荣决定专心在家照顾老人,每天为她洗漱、穿衣、推她晒太阳,还学习做菜,为婆婆搭配营养丰富的饭菜。
2024年,陈文荣家庭获评“安徽省五好家庭”。在她看来,“家就是一群人互相撑着过”,而她也真正用柔弱的肩膀,为风雨中的家庭撑起了一片晴空。
孝行无言 大爱无疆
李秀梅十年如一日守护多病婆婆与孤寡邻居
在肥西县山南镇洪桥村,44岁的农家妇女李秀梅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孝老爱亲”的深刻内涵。她不仅悉心照料失明、失能且患有糖尿病的八旬婆婆,还主动关爱同村无儿无女的五保户老人,用朴实行动传递着跨越血缘的温暖。
李秀梅的婆婆年事已高,双目失明,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十年来,李秀梅主动承担起全部照料责任:每天为老人洗漱、翻身、喂饭、喂药,房间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她自学糖尿病饮食知识,精心准备低糖软烂的饭菜;婆婆情绪低落时,她总是耐心陪伴、轻声安慰。在她的悉心守护下,老人虽身体虚弱,却始终精神安宁。
除了照顾婆婆,李秀梅还常年关心隔壁80岁的五保户叔叔。她经常帮其打扫卫生、清洗衣物,家中做饭时总多备一份软烂营养的饭菜送去。逢年过节,第一碗饺子、第一盘好菜总是先端到叔叔家中。村民们纷纷称赞:“秀梅的心是金子做的!”
李秀梅的事迹虽平凡,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她先后被推选为“身边好人”候选人,成为洪桥村乃至肥西县孝老爱亲的典范。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生动延续。(文/张媛 肥西县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