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塑魂有声有色 一体化育人创新创优——合肥市红星路小学思政教育取得多项佳绩
近日,合肥市红星路小学思政教育捷报频传,多项佳绩彰显学科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水平。从学校思政课程校本教研到教研组论文撰写,再到教师个人专业课程发展,无不彰显立德树人的育人成效。
学校思政课程校本教研荣获佳绩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2025年学校思政课程校本教研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评比结果,合肥市红星路小学报送的案例《少先队活动课“童言童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校本课程教研的实践与探究》荣获一等奖。
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王泉带领邓波沈澜、程璐璐聚焦《少先队活动课“童言童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校本课程教研的实践与探究》,从顶层设计、宏观体系、具体路径、经验总结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在少先队活动课方面教研实践成果。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教育优势,不断丰富思政育人的形式和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凝聚起了多学科、各维度的育人合力。
王媛媛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斩获多项丰硕成果
近日,在“庐阳区中小学班主任育人故事评选”中,合肥市红星路小学教师凭借扎实的育人实践与真挚的教育情怀斩获佳绩,其中王媛媛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表现尤为突出,多位老师的育人故事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此次评选中,王晓芳老师、司学宇老师、丁亚君老师撰写的育人故事,以生动的教育案例、深刻的育人思考打动评委,荣获一等奖。
倪雪玲老师、刘萍老师、邓惠惠老师、刘滟波老师、王梅老师、李方老师、张豪老师的作品也展现出优秀的教育素养,分别获得二等奖与三等奖。
同时,2025年合肥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评比结果也揭晓了结果,王晓芳老师提交的案例 《以班刊创建赋能班级文化建设》,凭借其创新的理念、扎实的实践和显著的育人成效,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市级一等奖。这一荣誉是我校在德育工作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结出的又一硕果。
本次获奖的典型案例,精准聚焦于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构建积极向上、富有凝聚力的班级文化这一核心议题。王晓芳老师创造性提出了“班刊赋能”的解决方案。她以所带班级为“试验田”,引导学生共同创办属于自己班级的专属刊物《星光小报》,在案例中,王晓芳老师详细阐述了班刊的创建、征名、编辑、发行等流程,并剖析了如何将班刊创建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学生成长进行深度融合,将班刊打造为班级的“精神名片”,既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写作情境和发表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记录了班级的集体活动、同学趣事和优秀风采,成为了凝聚集体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的重要载体,让班级的概念更加具体而温暖。

一直以来,合肥市红星路小学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王媛媛名班主任工作室更是以“深耕育人实践、分享教育智慧”为核心,定期开展案例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此次多位老师获奖,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育人工作的肯定,更彰显了学校与工作室在培养优秀教育工作者、推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的显著成效。
创新场馆实践课 厚植少年家国情怀
近日,庐阳区第三届少先队活动课优质课评比落幕,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北环阳光校区六(2)中队辅导员李畅执教的《寻访无名英雄,寻迹合肥核光》场馆活动实践先导课,凭沉浸式、本土化设计获区级一等奖,为少先队场馆实践课积累参考经验。
课程以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核导弹方阵切入,播放东风5C、东风61导弹视频,邀队员分享感受唤醒民族自豪感;再借互动提问厘清“两弹一星”概念与意义,搭建“现代国防—历史奋斗”认知桥梁,契合六年级队员认知。
“穿时空寻精神”环节,李畅老师以“时间轴”串联钱学森归国、科学家算盘攻关等史实,引导队员提炼“两弹一星”精神;同时介绍合肥二二一厂建设者及纪念馆史实,增强队员本土认同感。
课程聚焦探馆实践能力:播放纪念馆讲解视频,明确“事业厅、精神厅、幸福厅”资源;让学生通过任务单完成探馆计划,经教师点评优化方案,提升队员协作规划能力,实现知识与精神的双重浸润。
学校后续将组织实地探馆,同步开展“身边的核光”征文、校园宣讲,推动“两弹一星”精神从认知走向实践。此次课程依《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设计,融合政治启蒙、科学精神与本土历史,其思路为区域少先队活动课开展提供了些许参考。
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始终将思政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抓手,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善用“大思政课”拓展育人空间,有效增强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持续探索,不仅拓宽了思政育人的宽度,更挖掘了其深度,构建了同向同行、合力育人的新格局。展望未来,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将继续提升铸魂育人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司学宇、王晓芳、李畅 合肥市红星路小学供图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