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2025年“遇见云南”夜间民族特色广场舞活动达6000余场

时间:2025-10-2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0月23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遇见云南”夜间民族特色广场舞活动工作推进视频会议。据会上消息,2025年,云南省129个“遇见云南”夜间民族特色广场舞活动点,7至10月份共完成6000余场演出活动,全面营造“主客共享,全民同乐”的良好氛围,成为暑期旅游的亮丽风景。

“遇见云南”夜间民族特色广场舞活动开展以来,成效显著。演出活动注重本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示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如红河州以烟盒舞及彝族舞蹈为依托,开展当地群众表演与外地游客互动的沉浸式活动;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开展以滇剧、花灯为主的专题展示;文山州以壮族歌舞为主要内容;德宏州以景颇族、德昂族歌舞为主要内容;大理州以白族歌舞为主;丽江市以纳西族歌舞为主;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告庄西双景在演出中增加章哈演唱,推动了本地民族文化的宣传推广。

参与主体多元化,通过特色文化演出、篝火晚会、节庆狂欢等活动,打造开放式的活动平台,激发游客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民族文化工作团、文化馆、文化志愿团队、民间组织等成为演艺活动的主体力量,市民、游客被极具民族特色的篝火晚会、打跳活动吸引,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本地群众与游客之间的文艺大联欢,凸显地域文化的地位,弘扬云南民族特色。

此外,突出培训强引领。坚持“培训先行、骨干引领”原则,采取先培训、后组织的模式组织开展活动。安排文化馆专业舞蹈老师,结合地方民族特色,组织文化骨干、志愿者进行专项培训和指导。各地派出州馆指导老师深入县市区,组织开展州级统一编排的以壮、彝、傣、藏、纳西、哈尼、瑶、基诺、布朗、拉祜等各个民族为重点的民族广场舞专项教学,积极动员热爱文艺活动、有文化特长的文化志愿者们参与活动,协助活动场地管理、秩序维护等,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文旅融合促发展,充分与当地旅游景点或文旅企业深入融合,促进文旅协调发展。各地将非遗展示、原生态歌舞表演、民族节庆活动、品牌赛事与“遇见云南”演出活动结合起来,更加丰富了群众和游客的文化体验,促进了夜间经济发展,不断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如普洱市的示范点,设在茶马古城景区内,以拉祜族、哈尼族歌舞吸引游客;楚雄州、临沧市、怒江州、迪庆州、保山市、昭通市同时举办非遗展示、民俗小吃展销等专题活动,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集娱乐、餐饮、民俗文化共同展示空间,打造当地文旅品牌。如各地的广场舞队积极参加了云南省第四届“安e养老杯”广场舞大赛,1000支广场舞队伍的1.5万人参加比赛,8月份在丽江大研古城举行的2场决赛的新媒体直播观看量就达到353.4万次,影响深远。

下一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充分发挥各级文化馆、文艺院团的引领带动作用,持续突出云南元素和民族特色广场舞,打造“一县一特色、一州一亮点”的夜间文旅活动,形成“特色化呈现、多元素联动、全链条服务”的文化旅游新矩阵,持续打造“‘遇见云南’夜间民族特色广场舞”品牌,彰显云南多民族文化内涵的感染力,传递云南热情好客的新温度。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