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刷屏!婺剧《三打白骨精》合肥首演燃爆全场
想必每个中国观众都看过《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但是你看过戏曲版“三打白骨精”吗?
10月20日“百戏入皖・星耀合肥”名家名角名剧惠民展演迎来重磅剧作全网刷屏的婺剧《三打白骨精》在安徽大剧院惊艳首演!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杨霞云、楼胜领衔主演,为戏迷们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碰撞的艺术盛宴!
首演盛况:“顶流”戏曲惊艳亮相合肥
当晚的安徽大剧院座无虚席,不少观众提前入场等候。随着幕布拉开,孙悟空手持金箍棒的飒爽登场,瞬间点燃全场气氛。
婺剧《三打白骨精》以“还原经典、创新表达”为核心,打造《西游记》婺剧精品,该剧聚焦“三打三变”核心主线,杨霞云、楼胜等主演凭借扎实的功底,将白骨精的狡黠多变、孙悟空的机敏果敢演绎得入木三分。
作为一部既叫得响、传得开,又能走出家乡、迈向国门的“顶流”戏曲,该剧此次合肥之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惠民票价福利。
“原本担心名家名剧票价太高,没想到惠民政策这么给力,花很少的钱就看到了这么高水平的演出。”提前抢到票的观众王女士难掩兴奋。
此次展演依托“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惠民政策,大幅降低了观演门槛,让更多市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戏曲精品,真正实现了“好剧人人看”。
演出中,高能桥段接连上演。白骨精登场时的连续变脸变装、孙悟空酣畅淋漓的棍法对决,以及高难度的翻转腾挪、兵器交锋等桥段,每一幕都引得台下掌声雷动。当剧情推进到唐僧误会孙悟空滥杀无辜念起紧箍咒时,孙悟空跪地叩首的细腻表演,更让不少观众动容,展现出传统戏曲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
创新密码:守正传承中让经典常演常新
自2023年首演以来,婺剧《三打白骨精》在两年内巡演超120场,足迹遍布20余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却热度不减,其“出圈”密码正在于“守正基础上的大胆突破”。
婺剧素有“文戏武做、武戏文唱”的鲜明特色,这一基因在《三打白骨精》中得到了极致发挥。创作团队对原著结构进行了精准剪裁,果断剥离与“三打三变”主线关联不强的次要情节,将叙事焦点完全集中在孙悟空与白骨精的智勇博弈,以及师徒间信任从崩解到重建的情感脉络上,让戏剧张力层层递进。
不同于《西游记》原著的文字描写,婺剧版通过“变脸+变装”绝技,将白骨精“变村姑、变老妇、变老翁”的过程具象化呈现。借鉴川剧变脸技法,优化脸谱切换速度,配合服饰机关,实现“10秒2变”,华服与素衣瞬间转换,将角色“妖、人、魔”的三重身份隐喻具象化表达。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杨霞云在本剧中饰演“白骨精”,她透露:“这个变脸技巧是我们单位老师二十多年前就已经使用了,川剧的技巧用在白骨精这个角色上再恰当不过,完美契合角色的变化特质,而且所有创新都要服务于角色塑造。”
而无人机“化身”小蜜蜂点缀舞台的设计,则为古典叙事注入灵动现代气息,既符合山野场景设定,又能通过飞行轨迹引导观众视线,让舞台空间更富层次感。
这种创新基因源自一代代艺术家的积淀。自1956年浙江婺剧团成立以来,团队持续抢救传承婺剧遗产,2011年更名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后,推出《昆仑女》《三打白骨精》等10余项国家级奖项剧目。
值得一提的是,婺剧与安徽渊源深厚。明清时期,包括徽戏在内的各剧种戏班涌入浙江金丽衢地区,与本地文化融合形成婺剧“六腔交融”的独特风貌,此次“百戏入皖”更显文化溯源之意。
谈及“百戏入皖・星耀合肥”展演活动,杨霞云表示:“这样的演出形式非常好,戏曲和文旅的结合,能让更多人走进合肥、了解合肥,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
文旅共振:惠民演出点燃戏曲传播热潮
“白骨精变脸绝了!”“武打场面比电视剧还精彩!”刚走出剧场的观众王女士难掩激动。带着8岁儿子来看演出的张先生更是意外:“原来传统戏曲的武戏这么燃,比看动作电影还过瘾!孩子全程目不转睛,还跟着节奏小声叫好。”
演出现场,婺剧武戏的硬核实力让观众全程“提气”。演员们翻转腾挪、兵器交锋间,一招一式皆见功底,高难度的摔打、翻滚技巧更是引得台下掌声此起彼伏。当孙悟空识破白骨精伪装,手持金箍棒奋力挥出时,舞台灯光与音效同步迸发,现场观众不约而同地发出喝彩。
这场演出不仅让老戏迷过瘾,更成功圈粉大批年轻观众。
戏剧爱好者周文菁连续购买了八个场次的“百戏入皖・星耀合肥”系列演出门票,她感慨:“惠民政策太友好了,几乎每场都能抢到票,而且年轻人占比超过半数,特别是这种武戏场次,年轻观众更多。”
此次展演的“戏曲+文旅”融合模式更让观众获得感倍增。“票价优惠完,还能享受景区、餐饮折扣,我已经和朋友约好周末去黄山玩了!”2024年“入坑”戏曲的屠慧,已是婺剧《三打白骨精》的“忠实粉丝”,她点赞道:“感谢合肥市这次的惠民补贴,让众多好剧来到合肥,大家可以到我们这里,白天看安徽好景,晚上看经典名剧,太幸福了。”
据了解,“百戏入皖・星耀合肥”展演接下来还将有众多名家名角惠民大剧陆续登场。正如婺剧的创新实践所示,传统戏曲唯有在守正传承中拥抱时代、贴近观众,才能在惠民福利与创新表达中,持续书写文化传播的新故事,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勃勃生机。
来源:合肥晚报
来源:合肥晚报
合报玩转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夏伟/文 薛文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