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安徽肥东:“蟹”逅金秋迎丰收 助农增收促振兴

时间:2025-10-2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金秋时节,水美蟹肥。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的善玉螃蟹养殖基地,近百亩优质大闸蟹迎来大丰收。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一拽二捞三倒,600多斤螃蟹就入网箱。一派丰收的“钱”景。

10月17日清晨5点,基地负责人丁善玉带着工人,按照订单在蟹塘里起笼收蟹,一只只青壳的白肚的大闸蟹在网中挥螯舞爪。“今年气候适应,螃蟹产量高,品质好,个头大的螃蟹能有半斤重,预计总产量能突破3万斤,产值120万元。”丁善玉一边说一边抓起一只螃蟹,丰收的喜悦都挂在脸上。在他身后,工人们正麻利地将刚捕捞出水的螃蟹进行分拣、过称、绑线、包装、发货,销往合肥周边的农贸市场。

这片近百亩的蟹塘,在数年前还是零星分布的几口普通杂草丛生的池塘。

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2017年,丁善玉回乡投资创办养殖螃蟹基地,将原荒废的近百亩面积池塘流转承包,进行改造成蟹塘。当年3月,丁善玉就清理好蟹塘,买来3500余斤小蟹苗放入塘内,以玉米、小鱼喂养为主,进行纯生态养殖。

好水才能养好蟹。“养殖螃蟹水质至关重要,水草和螺蛳的搭配也要合理,利于生长。”丁善玉介绍说,为净化螃蟹塘里水质,养殖基地将塘四周用铁丝网护着,并种植了青矮生苦草,保护好水塘周边环境,能实现鱼、草、蟹共生的水生态立体循环经济。

“既然水质好,养出来的螃蟹长得个头大、香味浓厚、回味悠长,深受市场欢迎。”经过8年的摸索和发展,丁善玉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养殖螃蟹技术,不定期净化水质,每年仅用于净化水质这一项投入就达2.2万元。

蟹好,自然不愁卖。每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是螃蟹销售旺季,丁善玉的螃蟹养殖基地里前来买蟹的人络绎不绝,此外,他还在合肥市的百大周谷堆市场开了一家“丁氏水产”店,专门从事大闸蟹批发兼零售,靠着优良的品质,远近闻名,在销售旺季时,日收入可达10多万元,“丁氏水产”的名号越擦越亮。

随着善玉螃蟹养殖基地的发展,周边村民开始走进基地务工,解决当地3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丁老板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业有情怀,他从城市到农村创业,经常早来晚归,同时也很热心助人,我在这里打工有6年,离家近,又照顾到家庭,每天收入100元,挺好的。”国光社区村民张成贵高兴地说。

善玉螃蟹养殖基地,是国光社区发展特色养殖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坚持党建为引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行“党支部+家庭农场+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不断调优种植、养殖结构,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强化为养殖户服务的意识,让当地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产生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积极引导养殖户走产业化养殖、品牌化经营的路子,惠及更农民,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文/汪兴    肥东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