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个新项目,290亿元投资 长丰正向“新”向“上”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项目是产业的支撑。
长丰县锚定“三主三新”产业体系,树牢项目意识,强化要素保障,统筹“招引增量”和“服务存量”,推动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项目筑基——发展蓄势聚能
今年以来,长丰县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推进。
1-8月,新签约项目123个,同比增加115.89%,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数11个,位居合肥市五县(市)首位;协议投资额290.18亿元,同比增长6.9%。新备案项目120个、新备案固投亿元以上项目固投159亿元。新建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9个,实际到位资金179.9亿元,同比增长20.9%,全市第一。徽商回归在建项目数11个,实际到位资金150.3亿元,全市第一。
可观的数据里,涌动着长丰产业发展磅礴的向“新”向“上”之力。
链上招引——精准延链补链强链
9月22日,首列中欧班列(合肥)JSQ笼车新能源整车专列满载290台“长丰造”新能源汽车,从合肥北城铁路综合物流园下塘铁路专用线缓缓启程,将经霍尔果斯口岸驶向中亚的阿拉木图和塔什干。
近年来,长丰县大力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强化研发、制造、销售、服务整体协同,不断扩大企业矩阵和产业集群。现已集聚比亚迪、中创新航、优信汽车、佳通轮胎、佛吉亚、延锋国际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220家,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优质项目不断落地,产业能级持续攀升。今年1-8月份,长丰县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招引项目34个,协议投资额139.18亿元。
上游核心材料与关键环节招引成果丰硕,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聚焦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环节,全县成功引进并落地了15个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协议投资额19.63亿元。
●特种膜生产基地项目
项目总投资11亿元,主要建设HUD汽车抬头显示楔形膜/隔音膜等汽车玻璃功能专用材料产线。预计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销1300万平方HUD汽车抬头显示各类膜生产能力,年营收在22亿元。
●智能自动化设备总部项目
项目总投资1.8亿元,建设精密零部件加工、模具组装、自动化设备制造生产线与研发中心项目。一期建成后预计年均营收3.5亿元。
中游整车与关键部件制造实现突破,打造产业核心引擎
围绕产业链中游的整车制造与关键总成,完成项目招引14个,协议投资额86.4亿元。龙头引领与集群配套相得益彰的格局初步形成。
●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六期
项目总投资70亿元,项目建设新型动力电池CELL、PACK生产线,新能源汽车专用混动发动机零部件生产线,智能冲压、焊装车间及相关零部件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70亿元,预计解决就业超5000人。
●玻璃基光学器件及智能终端生产总部项目
项目总投资12.5亿元。主要建设RLDS设备生产线、GLCD模组及终端组装线及创新联合体研发中心、光学测试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
下游服务与应用生态加速构建,拓展产业价值空间
着力布局检验检测、储能服务等应用环节,新签约项目5个、协议投资额33.15亿元。构建覆盖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融合智慧元素的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与产业价值延伸。
●汽车检测声学风洞项目
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约75亩,拟建设汽车全尺寸空气动力学--声学风洞、环境风洞、能量流测试系统等在内的高端测试装备、集试验测试、成果孵化、产业战略研究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服务平台。一期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1.2亿元。
●合肥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小三电、储能电池及无人装备电池检测认证一体化项目
项目总投资额1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及储能电池和无人装备电池检测中心,新能源汽车三电检测中心。项目建成投产并达峰后,为安徽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相关企业缩短研发周期约20%。
优化机制——服务保障提质增效
聚力机制创新。长丰县建立投资促进专项工作机制,印发《长丰县关于全面创优营商环境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行动方案》,全面构建“投促+部门+国企+园区”四位一体大招商体系。
聚力精准招引。统筹推进重点区域“驻点招商”、产业链条“专业招商”、龙头企业“协作招商”,围绕项目引荐、专业研判、产业研究、决策咨询、培训指导等方面,谋划组建长丰县产业发展顾问专家库。坚持“服务好现有的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积极开展以商招商。
聚力服务保障。严格落实“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优质服务理念,完善投促基金融资支持项目快速推进机制,助推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推进。
长丰县发扬“不放过机遇”的精神,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持续做大做强“朋友圈”,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为全省扎实有效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贡献长丰力量。(文/何声强 长丰县委宣传部供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