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丰:解锁“增收难”与“治理难”
就业牵着民心,民心照见初心。近年来,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破解乡镇“增收难、治理难”等现实问题,长丰县双墩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锚定“惠民生、稳根基”目标,聚焦群众实际需求,多措并举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着力构建“就业稳、人心齐、社区安”的良性治理格局,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稳基安民,治理有方。走进滁河社区“幸福微坊”,包装区、称重区等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居民们“手上有活,脸上有笑”。作为双墩镇首个推行“代加工模式”的社区,这里不仅是服务周边2.2万居民的生活枢纽,更是党组织延伸服务触角、传递治理温度的暖心空间。在镇党委统筹指导下,滁河社区党总支主动作为,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敲门行动”,精准摸排辖区无职待业群体的实际困难与就业意愿,积极对接市场资源、争取加工订单,把岗位送到居民“家门口”。项目启动至今,累计实现创收超500万元。更值得一提的是,社区携手“社区治理合伙人”——长丰亨嘉职业技能培训学院,设立就业指导实践点,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已帮助30名居民实现就业转化,推动“幸福微坊”迈入更专业化、规范化的2.0阶段。截至目前,已有400余名居民从“闲散待业”转变为“稳定就业、持续增收”,有效破解“带娃难”与“增收难”的双重困境。闲散劳动力带来的治理隐患也随之化解,社区矛盾纠纷投诉量显著下降。
增收反哺,善治惠民。项目坚持以服务为引领,在助力居民稳定增收的同时,逐步构建起“服务—受益—反哺”的社区治理良性循环,绘就党群一心、双向奔赴的温暖图景。通过孵化以党员和骨干为核心的“芳华志愿服务队”,一批优秀居民成长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自2025年以来,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扶危助困、平安夜巡、政策宣传等志愿活动200余场,形成了“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居民受益”的生动局面。居民梁姐在手工坊月均增收近2000元后,主动加入服务队,并与培训学院共同结对帮扶“窗帘之约”项目中的独居老人,实现了从“受益者”到“奉献者”的暖心转变。正如居民张阿姨所言:“党组织把事儿办到了咱们心坎上,我们当然愿意跟着组织走!”此外,“幸福微坊”还借助学员直播间拓展线上渠道,助力长丰县特色农产品实现销售额150万元,进一步拓宽了居民参与社区共建的有效路径,真正实现“鼓了钱袋”与“暖了心窝”的双重提升。
凝心聚力,幸福同行。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双墩镇将“幸福微坊”作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精准对接群众期盼,形成了党组织振臂一呼、党员率先响应、群众积极跟进的生动局面。“在这里,大家拧成一股绳,既挣收入,又交朋友,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在微坊工作的朱阿姨感慨道。如今,在镇党委的统筹规划和大力推广下,“代加工”模式已从滁河社区延伸至双墩镇其他社区,带动更多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就业增收,更以“小工坊”撬动了“大治理”,推动企业、居民、社区实现三方共赢。越来越多的“社区合伙人”加入基层治理队伍:安徽感恩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聚力扶困助弱,合肥荣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投身公益服务,长丰农商银行力行环境整治……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中,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有困难找组织、要参与跟党员”已成为社区共识,一幅在党组织坚强领导下党群同心、幸福可感的生动画卷,正在双墩镇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