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合肥包河:开标不见面,数字赋能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时间:2025-10-1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现在项目开标全程电子化,远程就能完成,专家资源还能跨省市共享,高效又透明!”近日,在包河区参加完某项目投标的企业负责人,对公共资源智慧交易服务赞不绝口。这一变化,是包河区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深耕细作,为企业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

数字赋能,让交易更阳光

“以前评审可能会遇到‘熟面孔’,现在通过双盲评审和跨省远程异地结合的方式,公平性更有保障。”包河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

image.png

图丨开展远程异地评标

据悉,自2021年起,包河区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跨区域合作,先后与杭州市拱墅区、余杭区签订《“云评审”联盟合作协议》,引入外省专家参与本地项目评审。依托“双盲系统+跨省远程”的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构建起“主场+副场+N个远程终端”的异地评标体系,有效破解“熟面孔”和“地域化”的评审弊端。目前全区已经完成44个远程异地评审项目,其中“双盲”远程异地评审项目39个,跨省域合作项目5个。

此外,针对传统评审中专家自由裁量权较大、评价标准模糊等问题,今年起,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积极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的“青天大模型”AI评审系统,开展智慧评审。目前依托AI评审系统开展评审项目3个,有效为专家决策提供支持。

image.png

图丨评审专家进入评审现场

监管从严,把公平装心中

“交易文件里有没有倾向性、排他性条款,我们都会一一核查,从源头杜绝‘暗箱操作’。”中心工作人员说。近年来,包河区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仅2025年包河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就抽查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的157份交易文件,召开60余次招标采购文件会审会。

同时,推进交易全流程电子化,让每个环节都可追溯,风险点也能及时预警。“有了这些‘硬规矩’,我们企业参与竞争更放心了。”辖区星原城市服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说。

服务精准,为企业添活力

“招标计划和政府采购意向提前30天公开,我们能更早了解项目信息,提前做准备。”不少企业负责人提到。据悉,为了帮企业抢“准备时间”,各区级单位标前30天就会公开招标计划和政府采购意向,今年以来已累计发布政府采购意向公开147条,招标计划发布69条。

在开评标环节,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还建立了“1+1+N”服务保障机制,即1名项目负责人、1名技术专员加上N项应急方案,为重点项目提供全天候电子化保障,确保开评标准时率达到100%。此外,为更好服务企业,建立“政策法规周学”“业务能力月训”的机制,至今已开展12次培训,受训达200余人次。就在不久前,包河区选送人员还在全省第三届公共资源交易“大比武”活动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接下来,包河区还将作为合肥市试点城区,通过深化AI智慧评审的全场景应用,组建跨区域交易服务联盟,构建“互联网+监管+信用”的三位一体监管模式,不断提高效率、完善监管,助力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我们就是要通过一次次创新,把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营商环境做得更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包河区财政局分管负责同志表示。(图、文/王亚玲   包河区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