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徐州“阳光国企 2.0”:穿透式监管的 “刚柔并济” 实践

时间:2025-10-1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过去填资产报表跨 3系统,现在数据自动抓取,工作量减了八成!”徐州市属国企基层人员的反馈,凸显“阳光国企 2.0”平台的变革价值。在国企改革纵深推进阶段,徐州国资委以该平台为核心,构建兼具刚性约束与活力空间的穿透式监管体系,覆盖9大集团、298项核心指标实时监测,“黄 -橙 -红”三级预警筑牢风险防线,为全国国资监管提供可复制的“徐州样本”。

破局:三大认知革新锚定监管方向

围绕国务院国资委“探索穿透式监管”要求,徐州摒弃形式化、一刀切误区,以三大创新厘清逻辑:将“三重一大”从“会议记录”升级为全流程线上闭环,通过材料同步上传、外部董事 3天反馈、合规前置审查,实现重大投资不合规即“卡壳”,确保决策可追溯、风险可防控;梳理 13项重大事项清单,企业合并、破产等 7项“不可授权”,其余交由企业自主决策,依托外部董事机制实现“到位不越位”,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优先监管重大决策与风险点,如投资监管仅跟踪合规性与资金效率,不干预经营细节,平衡风险防控与企业活力。

落地:四项举措打通监管堵点

紧扣“实用、协同”原则,推动监管与经营深度融合:打通企业 OA、财务等系统“数据烟囱”,将企业监管数据集中在数据中心,管理层随时查看数据大屏,形成“国资大脑”;模块开发前明确“国资关切、企业需求”,债务模块聚焦融资全流程预警,投资模块跟踪项目进度与资金使用,杜绝无用功能;系统开发前先修订“三重一大”制度、梳理监管流程,形成标准化模板后固化上线,要求委机关与企业“一把手”牵头,保障执行高效;企业申报重大投资时,材料一次提交同步至监管模块,审核意见实时回传,实现“一次网办、全程协同”。

核心功能:六大穿透构建全维度监管体系

“阳光国企 2.0”通过六大功能实现全维度穿透监管:数据整合上,建覆盖 9大集团、14个数据域的标准化数据仓库,整合财务、投资等核心数据,打通子公司财务、ERP系统,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文件关键信息,实现 298项指标实时采集;流程穿透上,将国资核心业务模块嵌入企业 OA并对接国资委平台,覆盖决策前审查、决策中监督、决策后评价,实现全程留痕;权责穿透上,构建“市 -集团 -子公司”三级授权体系,明确责任清单与备案机制,结合内控自查与外部审计,形成 126条监管红线分级预警;风险穿透上,用大模型知识图谱建 17个预警模型,覆盖合规、市场、经营风险,风险识别效率提升 300%,防范资金空转、重复投资;业务穿透上,以非侵入式技术融合业务系统,构建“阳光投资”机制,通过归档历年投资项目、建立决策数据库形成风险模型,强化投资全流程管控;资产管理上,依托“阳光资产”“阳光产权”模块,实时穿透国企资产规模、权属、抵押、出租状态,动态追踪国企产权关系与变动情况,夯实监管“地基工程”、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公文穿透上,建“市级中枢 -区县节点”架构,区县调用市级合规指标库降成本,企业通过数据自动提交系统完成后台审核。

展望:从“徐州样本”到全国经验

早在 2022年底,徐州便启动“阳光国企 2.0”规划,与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穿透式监管”部署高度契合,目前正建国资监管AI大模型、推动平台向区县延伸。实践表明,穿透式监管是“护航舰”而非“束缚绳”,徐州以问题为导向、业务为驱动、清晰划边界,为地方国资平衡规范与发展提供路径,其经验为全国国企改革提供重要参考。(徐州国资委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