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低空经济 “钱景” 这个基地让低空产业“飞得更稳”
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长三角地区凭借其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创新生态和政策先行优势,率先探索低空经济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其中,长三角低空产业科技金融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作为区域协同创新的标杆平台,通过政策落地、产融服务、生态共建等创新实践,为低空经济“腾飞”提供了可复制的“长三角方案”。
上海方案:低空经济的“长三角新路径”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近年来持续获得政策加持——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部署发展低空经济,2024、2025年连续两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安全健康发展的方向。
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已构建涵盖研发制造、空域管理、场景应用、政策支持的全产业链生态:上海2024年发布《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打造“天空之城”;苏浙皖三省同步出台专项行动方案。
杨浦区于2024年10月率先印发《杨浦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集聚了美团、华平股份、千寻位置、新空直升机、复亚智能、千机科技、飞域智控等一批重点企业,关联企业超过130家。落地上海中心城区首条美团无人机配送航线、首条跨越高架无人机航线、首条进入高校校园航线,开启复兴岛黄浦江商业载人观光及跨区域低空交通试航,成为低空经济“场景创新策源地”。

2025长三角数字经济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图(图/长三角低空产业科技金融基地)
2025长三角数字经济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4届未来空间&高端制造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杨浦举行。会上,长三角低空产业科技金融基地揭牌成立,将进一步打通区域资源壁垒,形成“产业-科技-金融”低空经济产业服务协同发展网络。“上海·杨浦·杨‘数’浦”“上海·杨浦·联创智谷”“上海·金山·华东无人机基地”“江苏·无锡·中电二公司”“浙江·湖州·德清通航智造小镇”“安徽·芜湖·芜湖航空产业园”六大基地也同步落地,覆盖上海杨浦、金山,江苏无锡,浙江湖州,安徽芜湖等长三角核心区域。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试点跨省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据了解,长三角低空产业科技金融基地旨在打造多点联动建设的互动性平台,助力长三角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产业集群,将通过常态化开展产业链企业对接活动,推动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重点市(区)互动交流协作与协同发展,推进产业、科技与金融资源整合,促进低空经济“产业-科技-金融”融通,加快解决低空经济发展中的产业落地、技术瓶颈、资金短缺等难题。
基地协同:攻坚低空领域 智控产业风险
基地以“链主企业+专精特新”模式,推动低空经济重点领域突破。在eVTOL研发领域,基地联合上海峰飞航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商飞等机构,建成华东地区首个eVTOL适航审定实验室,配备风洞试验、电磁兼容测试等设备,将适航认证周期从传统的3-5年压缩至2年以内。在低空通信技术转化领域,基地依托中国信通院,在青浦落地5G-A通感一体基站,通过毫米波雷达与通信融合技术,实现对低空空域的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
低空产业具有技术迭代快、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传统风控模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此,基地自主研发“低空产业智能风控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企业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政策合规性等进行动态评估,实现资金与项目的精准匹配。此外,平台还建立“风险预警-处置-反馈”闭环机制,对项目运营中的技术偏差、资金挪用等问题实时预警。
创新驱动:融产科技金 聚低空英才
人才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基地通过“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打造低空领域人才高地。在人才引进方面,通过举办长三角低空经济会议、举办全球低空产业创新大赛,基地构建了“人才引进-培养-留用”全链条体系。
基地通过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长三角低空产业科技金融基地将低空经济“产业、科技、金融”融通,加快解决低空经济发展中,产业落地、技术瓶颈、资金短缺等难题。在产学研合作领域,上海长三角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会与复旦、同济、北大的研究机构达成合作签约,进一步依托高校科研优势,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角色探索:重构低空生态 从基地迈向全球
基地的实践,推动了长三角低空产业生态的重构。在产业链层面,基地通过“链主企业+配套企业”模式,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在资金链层面,基地通过“政府基金+社会资本+银行信贷”多层次融资体系,满足企业不同阶段资金需求。基地的“青浦模式”,为区域产融协同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一方面,基地通过政策协同、场景共享、资金联动,打破了长三角行政壁垒,实现了“1+1+1>3”的协同效应。

2025长三角数字经济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图(图/长三角低空产业科技金融基地)
未来,基地将围绕“技术共享、场景拓展、能力提升”三大方向,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在技术共享方面,基地计划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建低空产业信用数据库与技术交易市场。信用数据库将整合企业研发、生产、运营等数据,为金融机构提供授信依据;技术交易市场将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专利、技术成果的确权与交易,降低企业技术获取成本。基地的长期目标,是打造全球低空经济创新高地,重点提升三大能力:一是数字化能力,投入研发经费低空经济数字孪生系统,集成空域管理、飞行调度、风险预警等功能,实现产业全要素数字化映射;二是国际化能力,与国际民航组织、欧洲航空安全局等机构合作,推动长三角低空标准与国际接轨,提升中国低空产业全球话语权;三是生态化能力,通过举办全球低空产业峰会、创新大赛等活动,吸引全球创新资源集聚,构建“研发-制造-应用-服务”全链条生态体系。
长三角低空产业科技金融基地的实践表明,低空经济的崛起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区域协同与制度创新的综合体现。从政策破冰到场景落地,从产融服务到生态重构,基地以“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长三角答案”。后续,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低空经济必将飞得更高、更稳,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长三角低空产业科技金融基地供图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