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智见曲面”团队以青春科创扬起青年动能
佛山大学“智见曲面”团队——一群平均年龄22岁的青年学子,用自主研发的高反光曲面成像与缺陷检测系统,让“中国智造”的青春答卷在产业一线落地生花。从实验室里的昼夜攻关到生产线上的效率革命,从省赛特等奖的荣耀加冕到挺进国赛的坚定步伐,他们以科创为笔、以担当为墨,在服务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助力制造强国建设的赛道上,书写着当代青年的使命答卷。
锚定“国之大者”:青春力量向“卡脖子”难题亮剑
“工人师傅拿着放大镜逐件检测不锈钢厨具,却还是难免漏检,这样的场景让我们心里不是滋味。”回忆起初次走进广东云浮凌丰集团的经历,项目负责人朱俊禧至今记忆犹新。彼时,高端制造业中高反光曲面零部件的缺陷检测,长期被“垄断”,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拦路虎”。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攻关什么!”团队以《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突破高端检测装备技术垄断”的战略需求为指引,迅速组建研发团队,指导教师乔健教授把思政教育融入科研每一步:“科研没有捷径,唯有啃硬骨头的韧劲,才能为国家破难题!”团队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名义,先后10余次深入广东云浮凌丰集团等企业一线调研。为精准捕捉高反光曲面缺陷,学生们顶着车间40℃的高温,跟着工人师傅学习产品生产流程,亲手记录3000多组检测数据;为优化系统适配性,党员骨干带头驻厂调试,常常在生产线旁通宵修改算法——这些“把论文写在生产线上”的实践。“智见曲面”项目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多光路反射暗场设计与双视曲面单次成像的视觉检测方法,攻克了强反光环境下成像不清、曲面畸变严重、缺陷识别率低等难题。该系统可实现内外表面同步成像,结合一维射影变换与极坐标映射算法,精准还原缺陷真实形态,检测精度达微米级,漏检率低于1%,单件检测时间缩短至5秒以内。

“智见曲面”团队在实验室完成外表面缺陷检测系统以及内外表面系统集成和优化

“智见曲面”团队在广东云浮凌丰集团进行专项调研
扎根产业一线:让科研成果结出“富民兴企”硕果
“科研不是实验室里的‘精致论文’,能解决企业真问题、让产业提效率的技术,才是有价值的创新。”这是团队成员陈虎军在驻厂调试时写下的感悟。在凌丰集团的不锈钢厨具生产车间,“智见曲面”系统的落地成效肉眼可见:部署仅6个月,检测环节人工成本从56万元降至18万元,降幅超60%;单件检测时间从10秒压缩至5秒,效率提升50%;产品出厂合格率大幅提高,直接带动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0%,出口订单量再创新高。“以前一条生产线要8名检测工人,现在1台设备就能全覆盖,0.02mm²的微小划痕都能精准识别,再也不用担心因质量问题被海外客户退货了!”企业技术负责人王勇杰的话语里满是认可。
不仅如此,团队还将技术拓展至深海石油钻探领域——为南海中南机械研发的关键零部件检测方案,让高精度设备运行负载减少40%,缓解了企业精检资源紧张的困境;与广州智暻科技、摩高光学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推动技术向汽车车灯、精密光学元件等领域延伸。截至目前,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10件(5件已授权),发表SCI论文9篇、EI会议论文3篇,有力推动项目落地企业后,更带动云浮金属制造产业集群升级,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成为“竞赛成果反哺地方经济”的典范。

“智见曲面”团队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优秀代表项目登台路演
以赛铸魂育人:让青春在科创报国中闪光
“生逢制造强国建设的新时代,我们有责任用所学知识为产业升级添砖加瓦。”站在国赛备战的关键节点,朱俊禧和团队成员正忙着优化系统适配性,计划将技术推广到更多中小制造企业。
“智见曲面”的实践证明,科创竞赛不是思政教育的“附加题”,而是“主阵地”。当竞赛目标对接国家需求、竞赛过程融入实践实干、竞赛协作培育团队精神,就能让思政育人“润物无声”,让青年学生在科创报国的道路上,既练就“硬核本领”,更铸牢“精神之魂”,真正实现“以赛育人、以赛铸魂”的教育目标。
“智见曲面”团队是当代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缩影,这样的创新实践正逐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相信,这支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队伍,必将在中国智造的未来之路上,继续闪耀青春光芒!(佛山大学“智见曲面”团队供图供稿)

“智见曲面”团队获2025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