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安徽肥东:“两节”保供不断链 “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时间:2025-10-0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城乡“菜篮子”的稳定供应至关重要。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广大的农业从业者放弃休假,坚守在田间地头,用辛勤的汗水保障着节日期间蔬果的充足与新鲜,让市民的“菜篮子”能拎出满满的幸福感。

“两节”期间,肥东县各合作社与种植户早已做好准备,桥头集镇种植大户方传喜表示:“9月下旬天气转凉,非常适合毛白菜、小青菜等叶菜生长。我们合作社有80多家种植户主动留守大棚基地,全身心投入生产管理,确保绿叶菜上市稳定,为保供出一份力。”

这份坚守,是肥东县“菜篮子”稳供应的坚实基础。

在桥头集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种植户李如刚的黄瓜大棚迎来了丰收。翠绿的黄瓜秧苗攀爬在吊蔓绳上,果实累累,景象喜人。“我们种植大棚黄瓜、莴笋都是订单农业,根本不愁销路。”李如刚信心满满地介绍,“目前日产黄瓜约1200斤,预计一季黄瓜的销售额可达20万元。”

2020年3月,来自滁州市农村的马成应也是该产业园的种植大户,他承包了30多亩温控大棚,全都种植了黄瓜、西红柿、丝瓜、莴笋等叶类时令蔬菜。马成应每天将种植这些蔬菜经过采摘、分拣、包装后,通过高效的物流链条,直接发往合肥周谷堆农产品市场及各大商超,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快速直达。马成应销售蔬果年收入达50余万元。

肥东县的蔬果保供,背后是现代农业产业的强力支撑。当地积极推行“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雾耕高端农业企业,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今年58岁的付立华,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自从桥头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后,她就在园区打工好几年,“每月可挣3000多元补贴家用,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收入也稳定,挺好的。”7年来,付立华一边打工,一边还能照顾到家,让她很满足。

此外,农旅融合活动也为农产品打开了新销路。近日,由合肥仙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安徽腾博瑞特科技有限公司举办了一场“金秋采摘甜蜜‘蜂’收”活动,吸引了200多市民前来采摘黄瓜、丝瓜、哈密瓜、毛白菜、空心菜等果蔬品种,帮扶销菜7000余元。活动既推广了农耕文化,也直接助农增收。

保障“两节”供应,离不开未雨绸缪和科技支撑。早在入夏前,肥东县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种植户就已开始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品种布局。农业部门积极宣传技术指导意见,省农科院的专家和科技特派员更是深入田间地头,推广抗热、耐候的优良品种,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通过扩大设施种植规模、科学安排生产周期,肥东县为“两节”期间的蔬菜稳产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确保了各类蔬菜的均衡上市和合理储备。从合作社负责人的统筹,到种植户的辛勤耕耘,再到分拣工人的忙碌,以及科技人员的精准指导,肥东县构建了一条环环相扣的蔬果保供链。在这个“两节”小长假,正是他们的“不停工”,换来了市民“菜篮子”的丰盈与安稳。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肥东县桥头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是当地的“明星产业园”,以蔬果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近万亩,涵盖桥头集镇国光、复兴、竹塘等社区,现拥有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户310多户,带动周边620多位村民就业,通过产销联建,带动3280多户,实现了村集体、专业种植户、一般农户务工及土地流转租金“三项”增收,年增收约5600万元,成为肥东现代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文/汪兴    肥东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