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苹果警务”守好果农“钱袋子”
金秋时节的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连绵的苹果林里,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昭通市苹果年产量超130万吨,仅洒渔镇的“甜蜜贡献”就达42万吨。
每天清晨,一辆辆满载苹果的农用三轮车驶向集镇。冷链运输车排成长龙,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购商穿梭在交易点间。据统计,每年7月底至12月的苹果产销旺季里,洒渔镇苹果交易区周边日均车流量升至5万余辆次。
为守好果农的“钱袋子”、激发区域经济活力,昭通市公安交管部门用智慧和汗水实施独具特色的“苹果警务”,全力做好源头防控、路面巡逻、服务保障、宣传提示等工作,全力护航乡村振兴。
群防群治同守护
“以前最忙的时候,前面那个三岔路口的车辆排队3公里左右。”9月20日,昭通市公安局昭阳分局交管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李显海指着井然有序的车流,向记者介绍道,这个路口北边是弓河村的万亩苹果主产区,东边连接着昭通市区集散交易中枢,西边是外县的苹果销售拓展市场,三条省道在这里交会。
李显海告诉记者,往年8月苹果产销旺季,这个路口日均发生剐蹭事故5起。事故虽小,但如果处理不及时导致拥堵,就可能让客商订单延误,致使优质苹果错失最佳保鲜期。对此,昭阳交管大队二中队采取精细化、智能化动态交通管理方法,应对超常规“大考”。
据介绍,二中队打破常规勤务模式,实行6时至24时全覆盖工作制,将35名警力编为3组轮值,在洒渔镇和周边6个重点执勤卡口设置“苹果警务岗”。同时,昭通市公安局整合派出所、交警、骑警、乡镇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交通安全劝导员、“昭通义警”等力量,编织了一张群防群治的交通治理网,共同守护苹果产销旺季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三色分区治拥堵
为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昭阳交管大队二中队根据实时路况和车流大数据,将苹果产地和销售区域周边道路划分为“红、黄、蓝”三级管理区域。红色预警区是拥堵高风险区,中队采取“1名民警+2名辅警+3名义警”的勤务模式,强化指挥疏导,实现多点位无缝隙驻守;黄色管控区是车流缓慢区,采取警车动态巡逻和铁骑机动队相结合的模式,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及时处置、引导分流;在蓝色畅通区,实时关注路面视频系统中的交通情况,驾驶警车不间断流动巡逻,并通过微信群、农村大喇叭等渠道向驾驶人实时推送路况信息。
据介绍,三色分区管理工作机制实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跟着流量变。9月以来,苹果产地和销售区域周边道路拥堵时长同比下降40%,得到广大果农和销售商一致好评。
优化服务暖民心
9月18日,昭阳交管大队二中队民警在乡道巡逻时,发现果农老陈的三轮车在路上抛锚。他们立即联系昭阳分局洒渔派出所民警,在微信群里协调车辆前来转运苹果,并联系维修人员来修车。2小时后,老陈的苹果被顺利转运到交易市场。老陈拉着民警的手,激动地连声道谢。
今年以来,二中队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提出服务苹果产业“三不三优先”原则。“三不”即对证照齐全的苹果运输车辆,如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原则上不查证、不扣车、不处罚,以教育提醒为主。“三优先”是指优先放行,确保运输顺畅;发生交通事故后,优先快速处理;对遇到故障的苹果运输车辆,优先提供救助和服务。
考虑到一些老人在运输苹果时可能遇到困难,二中队民警辅警在巡逻时,除了指挥疏导交通以外,经常帮老人搬运沉甸甸的果筐,还会将老人送到交易市场。他们向果农发放了1100余张“警民联系卡”,并联合乡镇政府建立多个“苹果产销微信群”,发送交通安全宣传和提示信息,随时随地为果农和销售商解决困难、提供帮助。
(本报记者马燕、通讯员鹿晋芸、曾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