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科的特色育人实践与文化担当

时间:2025-09-2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科始建于1957年,1994年开始本科教育,2007年开始研究生培养,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与深厚的学科积淀,本学科以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展现与传播时代风貌为己任,紧跟时代发展,担当社会责任,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深厚底蕴、丰硕成果和广泛影响的专业创作、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团队与体系,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文艺事业发展、专业人才培养贡献了力量。

image.png

思政铸魂  美育润心:构建“艺术+思政”融合育人体系

立足新时代美育与思政育人要求,学院以“艺术+思政”融合、“课堂+实践”联动为路径,将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围绕蒙古马精神、时代主题创作,学生作品入选第十二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第二十四届全国版画展等国家级展览,既彰显专业实力,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紧扣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学院以美育为载体,深化审美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创造力教育融合实践,通过边疆地区写生创作的价值挖掘与展览推广,展现中国当代审美特征;以“中华之美美在哪里”学术活动(2023年)、线上美育课堂(2022年)等主题活动为抓手,推动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教学;常态化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在国学经典中体悟历史、文学、民俗之美,筑牢精神家园,形成思政铸魂、美育润心的育人特色。

image.png

一体多元  守正创新:重构地域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以“一体多元”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学院打破纵向单一课程结构,构建横向复合型育人模式。创立“实践+研讨”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开设《内蒙古美术类非遗概论》《北方少数民族题材绘画艺术欣赏》等课程,将蒙古族刺绣、唐卡等非遗技艺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教学,夯实“一体多元”内涵。打造国家级“金课”,实施工作室制与OBE教学理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深化创作与教学互哺机制,鼓励师生深入草原牧区、扎根人民生活,挖掘地域文化内涵,融合时代精神与北疆魅力创作。通过以创作带动教学、以教学反哺创作,推出《草原情》《红色百年内蒙古》等地域性优秀作品,培养高水平民族美术人才;将成熟地域创作力量纳入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指导。同时,设置第二课堂,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和林格尔实验基地,探索“创新创业+互联网+”课程,以展览赛事为载体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形成课程、实践、创作、人才的闭环培养路径。

image.png

引才强师  质量为基:筑牢教学保障体系

以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为方针,学院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高端人才与骨干教师;吸纳校外实践基地专家、行业名家加入“专兼结合”团队,形成结构合理、活力突出的教学与科研支撑力量。在优质师资支撑下,科学研究主动响应国家及自治区发展需求,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与创作实践研究,鼓励教师申报符合国家需求、引领学科前沿的创新科研项目,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文化艺术发展贡献智慧与方案。学院围绕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美术理论等方向组建科研团队,现已取得“综合版精品课程建设与版画教学改革”“水彩风景画写生精品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多项教学改革科研成果,其中《综合版画》被评为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

建立院、系、工作室三级教学组织,实施学期初、中、末三次质量检查,整合教务处、学院及学生反馈的多维度监控体系,规范教学环节;常态化督查教师职业道德与业务能力,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未出现师德失范问题。同时,投入数字版画、石版画实验室等硬件资源,为思政育人与专业能力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image.png

育人为本  服务北疆:转化成果赋能区域发展

六十余年来,学院累计培养本科、硕士毕业生2000余名,多数成长为业界领军人才与业务骨干,为美术事业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托思政育人、专业提升、社会服务闭环,师生积极投身区域文化建设。在内蒙古美术馆、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开展“美育浸润”工程,覆盖多所小学并培训全区义务教育美术教师;深度参与“双万工程”“红色百年内蒙古”等重大创作项目,将育人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及区域文化繁荣的实践力量。

image.png

师生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这一品牌不仅有力推动了自治区民族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更在全国范围内为民族美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立足北疆、辐射全国的发展定位,持续打造民族特色鲜明的社会服务品牌,通过高水平创作、研究与人才培养,深入参与北疆文化建设,助力国家美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以“艺润北疆”的生动实践,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民族美术事业创新发展贡献持久而深厚的力量。(文/包双梅、高宏媛、房魁娇  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