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如何跃升?商圈怎样常青?浙江的密码是“文化赋能”
近年来,在之江大地,一场以文化为引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正蓬勃展开。今年恰逢浙江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深厚的文化底蕴已转化为驱动发展的澎湃动能。近日,“潮涌之江 文兴浙里”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深入杭州、金华等地调研,解码浙江如何将文化力量深度融入经济肌理,塑造独具特色的发展新范式。
“文化+”融合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浙江文化最鲜明的特点,是始终洋溢着浓郁的经济脉息。目前,该省拥有超过30万家民营文化企业,它们不仅是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更成为“文化+”融合发展的探索者。
在杭州拱墅区通过千年运河文化与现代商业的深度融合,让武林商圈焕发新活力。这里不仅拥有税收超39亿元的街道,更孕育出浙江唯一入选福布斯中国中央商务区消费竞争力TOP10的武林CBD。在杭州大厦,32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文化赋能商业的常青秘诀;在杭州中心,首店经济创下茶饮品牌单日排队3500杯的纪录;在恒隆广场,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交相辉映。
西湖区则展现了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创新的强大动能。全国首个数字生活街区——文三街区从"电脑一条街"成功转型,通过"数字内核+潮流IP+沉浸互动"的理念,打造出年客流量超百万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西湖遇见敦煌"项目更让两大世界遗产在虚拟空间对话,开创了文化传承新路径。
萧山区的制造业在文化赋能下实现智能升级。圣奥科技凭借1700余项授权专利和37项国际设计大奖,将智能办公产品远销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企业联合院士成立的创新研究院,将绿色理念贯穿生产全过程,打造出100万平方米的绿色制造基地。
文化赋能全域发展,绘就共富新图景
文化的赋能作用,正从城市向乡村延伸,从单一产业向全域发展拓展。金华地区的实践则展现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的多元可能。
在金华武义,花田美地与璟园古民居博物馆犹如“双生花”,展现着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东方诗意。当地将传统文化与田园风光创新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灵魂。在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传统5A级景区正转型为国际性休闲旅游目的地,通过文旅场景创新焕发新生。在横店,以“咖啡+”为切口的业态融合,正将这个“东方好莱坞”打造为新型影视文化社交枢纽。
在金华金义新区,从华东国际联运港的高效联通,到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碧波荡漾,再到浙江恒东智能科技的机器人生产线,一场围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正在上演。文化在这里为枢纽经济、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软实力支撑。
文经融合,方能致远。当前,浙江正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文化的种子已在之江大地绽放出绚烂花海。这场以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不仅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生动样本。潮涌之江,文兴大地,浙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浙江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ZMG风云传播中心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