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锚定“双碳”目标,加速绿色转型,领航能源低碳新未来
中国石油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锚定“双碳”目标,将绿色低碳纳入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将新能源业务纳入主营业务发展,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全面加快从传统油气生产向“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公司转型升级步伐,成为清洁低碳能源的重要贡献者。
新能源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中国石油按照“三步走”总体部署,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战略资源开发、氢能产业链、清洁替代、CCUS(碳捕获和封存)示范、新材料提速等“五大工程”有序推进,京津冀地热、吉林绿色协同、青海清洁电力、大庆绿色可持续、玉门清洁转型、新疆绿色能源产业化发展等“六大基地”初步建成,形成了“一地域一特色”发展模式,“油气热电氢”总体布局基本形成。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并网风光发电装机超540万千瓦,地热供暖面积超5000万平方米(含运维),高纯氢供应能力达到8100吨/年,成为央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3年5月,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吨级低碳示范区——大庆喇嘛甸油田低碳示范区开工。该示范区以百万吨级油田为基础,采取“边建设边投产”模式,通过采用“风机+光伏”协同发电模式,利用电化学储能技术和大数据调控用能负荷,实现“源网荷储”动态平衡,开展1000立方米/小时绿电制氢产业化探索,充分利用余热、地热、储热技术优化油田伴热系统,“风光热储氢”多能互补综合示范区初步建成,成为中国石油绿色低碳转型的标杆。截至2025年5月,累计发电超3亿千瓦时,实现绿电成本节约超4亿元/年,减排二氧化碳8.29万吨。
2024年9月29日,中国石油首个规模化集中式并网风电项目——吉林油田昂格55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式并网投产。该项目建设88台风电机组、155千米集电线路、1座220千伏升压站。截至2025年5月,累计发电6.2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8万吨。
2024年11月30日,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千瓦级集中式并网发电项目——青海油田格尔木乌图美仁凯驰100万千瓦光伏电站正式投运。该项目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分析电量数据,精准管控生产风险,确保发电量“颗粒归仓”,提升了发电效率。截至2025年5月,累计发电2.5亿千瓦时,实现清洁替代标煤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98万吨。
碳管理制度体系激活动能
中国石油以制度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出台《碳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等12项核心制度,编制《甲烷排放管控专项行动方案》等9个领域配套文件,发布《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6部分: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等18项行业标准,主导制定《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地质封存》等3项国家标准。通过在上游领域实施“井位布局优化—低碳钻井—CCUS封存”闭环管理,炼化领域建立“原油评价—装置优化—产品低碳认证”体系,销售和新能源领域规范“风光热电氢”项目碳减排量核算,全链条管控持续加强,累计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1800万吨,2023年中国石油低碳管理体系获得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标杆项目”。
中国石油以吉林油田、大庆油田、长庆油田和新疆油田四大CCUS工程示范,以及辽河油田、冀东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吐哈油田、南方油田六大CCUS先导试验为依托,借助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通过技术突破、全产业链协同和政策创新,构建起了涵盖捕集、运输、驱油、封存的全流程技术体系,实现了CCUS/CCS从单一驱油技术升级为涵盖碳资产管理、国际合作的战略性产业。2024年,二氧化碳注入利用量190万吨。
吉林油田CCUS技术从“驱油利器”到国际标杆。面对常规注水驱油效果有限等挑战,吉林油田充分利用油田天然气伴生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特性,积极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攻关,形成了覆盖陆相低渗透油藏的CCUS完整技术链,自主研发亚洲首套CCUS专用压缩机组,率先在国内实现二氧化碳捕集、输送、驱油与封存全流程贯通,经组织实施,原油采收率提高25%以上,部分区域突破56%,有效破解了“三低”油田开发难题,实现“减排增油”双重目标。截至2025年5月,共建成5个CCUS驱油与封存示范区,累计埋存二氧化碳40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全流程CCUS示范项目、全球21个大型CCUS项目唯一中国项目,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中国石油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布局,不断拓展绿色低碳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在绿色能源的新赛道上续写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