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西洽会|中国石油晒出75载能源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5月22日至25日,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在中国石油即将迎来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石油以“奉献清洁能源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在西洽会N2展馆精心布展,通过能源保供、科技创新、炼化转型、绿色发展和川渝企业五大展区,采取图文、影像、互动沙盘、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国石油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中国石油展厅全景(中国石油供图)
据了解,中国石油坚决扛起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责任担当,油气保障量突破5亿吨规模,大庆油田累计产油超25亿吨,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达6666万吨,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年产量连续两年突破400亿立方米,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创新方面,中国石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2024年发布的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入选工信部组织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2025年,中国石油将“数智石油”确立为第五大战略举措,推动“数智中国石油”建设驶入快车道。
地下地质构造精细探测是油气勘探领域公认的世界级技术挑战。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体系,推动我国陆上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从“二维剖面”到“三维立体”、从“千米级探测”到“万米级透视”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万米地层精准探测,大幅提升了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效率,这项突破性技术成果荣膺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深地塔科1井以及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的作业场景(中国石油供图)
据介绍,2025年2月,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顺利完钻,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是我国继“深空”“深海”之后,在“深地”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深地塔科1井的完钻离不开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的技术突破和应用。现场展示的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钻井模拟系统,生动再现了“深地塔科1井”创造亚洲陆上最深钻井纪录的壮举。深地塔科1井在塔里木盆地地下10786.66米处取得岩芯,创造了亚洲陆上取芯最深的钻探纪录,岩芯珍贵程度堪比“月壤”。
万米井下取出的岩芯(中国石油供图)
中国石油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坚持以绿色、智能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在新能源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石油研发生产出广泛应用于绿色能源领域炼化新材料,如高洁净透明医用料、锂电池隔膜料、“三高两低”聚丙烯专用料等。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石油积极布局川渝,业务覆盖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和综合能源站服务等多个领域,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川渝千亿方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等重大战略提供重要保障。
此外,重庆销售公司践行“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价值追求,立足综合能源保供,打造“人·车·生活”产品和服务生态,加快建设基业长青的一流综合性能源销售服务商,积极引领行业转型发展。展区中的8D城市综合能源站模型,是重庆销售公司多年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体现,该模型展示了未来集加油、加气、加氢、充电、换电、汽服、便利店、风电、光伏、储能10大功能的能源供应终端,更好地为川渝高质量发展、人民高质量生活赋能。
75年来,中国石油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石油正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的新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石油力量。(任恒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