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弥合“数字鸿沟”守护老年权益

时间:2025-09-2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扫码支付、线上挂号、电子政务等数字化服务,早已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便捷生活的标配。从今年举办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数字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关注,都彰显出数字技术在全球的蓬勃发展。然而,当整个社会加速迈向数字化时,老年群体却面临着“数字鸿沟”的严峻挑战。保障老年人的数字权益,已成为社会治理必须回答好的一道民生课题。

认清问题本质,重视老年需求。“数字鸿沟”背后,是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一方面,老年人因年龄、知识结构等因素,学习数字技术存在天然障碍;另一方面,部分公共服务、商业服务过度依赖线上渠道,线下服务大幅缩减,将老年人拒之门外。这种“一刀切”的数字化转型,看似高效便捷,实则损害了老年人的基本权益,背离了社会发展“一个都不能少”的初衷。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尊重和保障老年人的数字权益,不仅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只有重视老年群体的需求,才能让数字时代的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多方协同发力,提供适老服务。弥合“数字鸿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公共服务机构保留线下服务渠道的责任,加强对适老化改造监督考核。推动政务服务、医疗、交通等重点领域适老化设计,开发大字版、语音版应用程序,简化操作流程。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在产品设计、服务提供中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比如银行增设人工窗口,电商平台推出“长辈模式”,让老年人用得舒心放心。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数字助老”活动,通过社区课堂、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门槛”。

培育数字能力,增强内生动力。除了外部支持,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也至关重要。家庭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子女应多一些耐心,主动教老人使用智能设备,分享数字生活的便利。社区可定期组织数字技能培训,结合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讲解手机支付、视频通话、线上购物等实用技能,以“小切口”推动“大改变”。此外,通过宣传引导,消除老年人对数字技术的恐惧心理,营造包容、友好的数字环境,让老年人敢于尝试、乐于学习,逐步增强其融入数字社会的内生动力。

弥合“数字鸿沟”,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关乎社会公平、民生福祉的大问题。只有以更包容的态度、更务实的举措,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门槛”,才能让数字时代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实现社会发展的真正进步。(文/刘阳    霍山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