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下楼喝茶聊天,上楼创新创业”,蜀山打造“无界创新生态”

时间:2025-09-2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老厂房里诞生新技术,从科学家转型为科学企业家,老城区焕新为科创社区......2021年6月,蜀山区率先提出“全域科创”战略,推进“城市更新+科创”深度融合,激活有限空间迸发无限产业动能,打造吸引全球创新要素的“强磁场”,推动科技创新回归都市。如今,全区已有47万平方米科创载体拔地而起,948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此扎根生长,创新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安徽省区级第一。一场以“空间革命”为牵引的深刻变革,正重塑蜀山的创新基因。

image.png

魅力蜀山,首创之区

空间革命:老厂房孕育“创新雨林”

作为蜀山区“城市更新+科创”的标杆项目,1986科创园的蜕变并非简单的“翻新改造”。“在保留老厂房工业风貌的基础上,我们植入了‘研发小试+验证中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蜀山科创集团负责人介绍,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园区建成10个专业实验室,并引入光伏发电、智慧电网等绿色技术,让4.4万平方米的老旧空间既延续历史记忆,又彰显科技魅力,吸引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纷纷入驻。

image.png

1986科创园

挑高的车间变成开放式办公区,墙上的工业齿轮与显示屏上的数据流相映成趣;曾经的仓库成为半导体测试中心,企业足不出园即可完成芯片设计、样品制作与性能验证的全流程。自今年8月开园以来,已吸引13家人工智能、半导体企业落户。上海伴智科技董事长朱允山表示:“园区提供从设计到验证的全流程服务,这种‘串珠成链’的生态极具吸引力。”

这样的“空间革命”正在蜀山全域铺开。从嵌入社区的“科里科气”科创驿站,到盘活老旧资产的新智造产业园,再到刷新“科创天际线”的硅谷大厦,蜀山区通过“购、租、建”多元模式,推动一批闲置楼宇、老旧厂房“华丽转身”,吸引科技企业回归都市、融入社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新产业加速汇聚,大批高端人才近悦远来。

image.png

位于蜀山区肥西路上的合肥人工智能大厦,周边高校云集,科创氛围浓厚

“让创新载体跟着人才走、围着产业建。”蜀山科创集团负责人表示,到2027年,全区科创载体总面积将突破200万平方米,实现“创新源头在哪,服务就跟到哪”。

生态赋能:“15分钟科创圈”实力“宠企”

“站在办公室窗前,就能看到中国科大的教学楼,这种‘离母校一步之遥’的感觉,让我创业更有底气。”在“科大硅谷”蜀山园硅谷大厦里,安徽元硕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振利正调试团队研发的脊柱侧弯检测仪。这位科大校友2023年带着技术成果创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蜀山区。

image.png

元硕太赫兹是国内首个运用太赫兹毫米波成像技术,打造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项目的企业

“从实验室到市场,最缺的就是‘临门一脚’的支持。”赵振利回忆,刚落地时,企业急需场地进行设备测试,蜀山区当即协调场地,还帮着对接医院开展临床试验;遇到资金难题,“科大硅谷”专项基金主动上门对接,短短一个月就完成了融资。如今,他的团队已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22人,研发的检测仪已投入临床使用。

蜀山区深谙“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围绕“为科学家节约一小时”的服务理念,打造了覆盖“高校院所—科创载体—市场主体”的“15分钟科创圈”,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一间房、一张桌、一笔钱”的支持和“一条龙”的政策服务,打造覆盖创新创业全周期的支持体系,让科学家专心搞研发、谋创新。

智地感知公司创始人张强教授对此感受颇深,其团队研发的光纤地震仪在蜀山区提供的场地上完成测试后,迅速打开市场,“团队从3人发展到33人,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离不开蜀山区‘保姆式’的全方位支持。”张强说。

image.png

智地感知创始人张强(中间)与科研人员调试研发设备

政策沃土与资金活水的双重滋养,催生出蜀山科创企业蓬勃生长的喜人态势,截至目前,“科大硅谷”蜀山园已集聚科创企业280家,引进院士团队9家、全球合伙人12家,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从“实验室”走向“科创园”,在蜀山实现“创新梦想”。

无界融合:都市肌理注入创新因子

傍晚时分,1986科创园的足球场上活跃着年轻人的身影。今年刚毕业的程伟杰住在园区的科漂公寓,步行10分钟就能抵达办公室。“同事如邻居,楼下有健身房、便利店,生活工作无缝衔接,这种体验非常棒。”

image.png

科漂公寓以优质、便捷的服务满足科研人员居住需求

“上楼创新、下楼生活”的无界空间,是蜀山区打造“青年科创社区”的缩影。而更深层次的变化,在老城的肌理中悄然发生:合肥西站即将投入使用、青阳路TOD项目首桩开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加快建设......曾经以基础服务为主的老城街区,正加速向“科研—生活—休闲”无缝衔接的活力街区蜕变。

“空间重塑更注重营造创新生态和创新环境。”蜀山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蜀山正通过构建“科创+商业+生活+智造”的复合生态,让创新要素融入城市肌理,实现老厂房与新载体共生,科研人员与社区居民相融,创新产业与生活服务互补,构建“科产人城”无界融合的新格局。

image.png

“科大硅谷”蜀山园硅谷大厦

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城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下一步,蜀山区将加快“科大硅谷”蜀山园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更多的“老空间”迸发“新活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强动能,让创新扎根城市,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活力城区。(文/许贞、朱静、詹伟伟   蜀山区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