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精细化“智”理
城市治理如何下好“绣花”功夫?怎样让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主角”?通过数据赋能、场景创新和机制改革,合肥高新区依托区属平台公司“高新数科”持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拓展智慧应用场景,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城市运行,走出一条城市精细化“智”理的数字化新路径。
搭建数据底座,城市数据一图总览
合肥高新区通过归集整合“人、房、企、地、事、物”六大数据要素,打造了“智慧高新”数据底座,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数据融合与共享,激活数据价值,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化支撑。
“智慧高新”数据底座
依托数据底座构建的城市数据“一图总览”,能将城市运行状态实时可视化。城管部门可借此实时监测城市易涝点、水位点等关键信息,并综合分析研判积水路况下的人、车通行风险,有效弥补传统人工巡查的短板,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为公众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截至目前,数据底座已累计接入人口超39万、小区224个、市场主体近10万家、网格558个、事件4.1万多起、设备7000多台,为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场景应用,赋能精细化“智”理
结合“科技创新+场景应用”行动,合肥高新区聚焦城市运行和治理打造标杆应用场景,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融入城市治理,探索城市治理数字化、智慧化新路径。为系统推进场景创新,今年3月,高新数科投资设立高新场景专业公司,专注场景挖掘、对接与推广,构建全域场景创新生态。
无人机自主识别路面垃圾
蜀西湖水域垃圾智能清理
今年4月,合肥高新区开放无人机垃圾巡检场景机会,为通号科技、德智航创等区内企业提供应用场景测试验证服务,实现能力与需求的双向奔赴。经过验证,目前无人机已实现全自动、高频次巡检功能,AI自主识别地面垃圾后,实时将巡检画面、地理位置等信息发送给地面环卫人员,助力其快速研判处置。该模式显著提升了环卫巡查效率,相比传统人工巡查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城市“智”理注入了全新动力。
在开拓空域应用的同时,合肥高新区也将智能化治理延伸至水域。蜀西湖引入了无人清扫船,能够自主识别并精准捕捉水面漂浮物,为水域智能、高效保洁管理打开新篇章。
从天空到水域,合肥高新区正以场景创新驱动治理变革,推动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
创新共治机制,问题随手拍马上办
创新打造“一网共治”城市治理模式,合肥高新区各职能部门与辖区居民通过“智慧高新”平台深度联结,激发社会参与“共治”活力。今年5月,合肥高新区“智慧高新”平台正式上线了“随手拍”功能,每一位高新居民都可以成为“城市管家”,随时随地用手机上报城市管理问题,并实时掌握处理进度,共同参与城市精细化治理。
智慧高新“随手拍”
建立“吹哨报到”闭环机制,事件上报后,由智慧高新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并依据“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职责界定清单精准分派至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问题解决后,须经由网格员现场核实确认,方可办结,形成了城市治理工作完整闭环。
这一举措畅通了民意反映渠道,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治理念融入了城市治理血脉,不仅大幅提升了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还有力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截至8月底,平台已累计受理吹哨事件18000余件,办结率高达98.2%。
合肥高新区以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通过构建数据底座、打造标杆场景、完善共治机制,全面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未来,合肥高新区将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新样板”,推动科产城融合发展。(文/陈永乐 高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