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解锁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连日来秋高气爽、微风不燥,正是散步遛弯、闲话家常的好天气。在包河区芜湖路街道曙光路与绩溪路交口东侧,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成为了居民们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图丨改造后的“口袋公园”
该区域位于合肥二中北围墙外,原为校园建设留下的闲置空地,却因长期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占据,环境问题突出,沦为一片被遗忘的角落。
如今,这里俨然另一番景象,绿植错落有致、步道蜿蜒其间、小品点缀一旁……这个以“大隐于学”为主题的“口袋公园”,不仅颜值在线,更成为附近居民日常休闲的热门选择。
“咱们老城区居住人口大,老年人又多,就盼着有点活动空间,散散步、健健身。”居民张大爷笑着说,“现在把边角地利用起来了,老百姓都很满意!”
图丨改造后“微景观”
改变并非一蹴而就,面对屡禁不止的杂物堆放、毁绿种菜等现象,街道联合建设、规划、教育、城管等多部门,主动走进社区,邀请居民代表一起协商议事。
图丨改造后的草坪
从拆除违建、道路施工、草皮铺设到建设环形步道、增设街边花境、打造文化长廊,经过三期工程的持续推进与精心打磨,原来杂乱无章的4000平方米边角地实现美丽蜕变,不仅环境脏乱问题得以治理,活动场地问题也得到相应解决。
图丨合肥二中共享停车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民生改造并未止步于“表面文章”,针对周边居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经多方协调与实地勘察,最终推动合肥二中地下停车场150个车位以“错峰共享”模式,在夜间与周末时段向周边居民开放,让闲置资源得以高效利用。
从闲置空地到“口袋公园”,从无处停车到资源共享,“微改造”悄悄重塑着老城区的面貌。它不改大格局,却温暖小日子,不做大拆建,却赢得真满意,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腹地,不断刷新属于居民的微幸福。(图/文:毕芃 包河区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