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小巨人”创辉达:凭“桥坚强”出圈,用科技与匠心筑就民心路放心桥
今年5月底,云南贡山县遭遇百年未遇特大洪灾,S318省道97处塌方、16座桥梁损毁,独龙江乡4857名群众被困。危急时刻,独龙江乡南侧的孔当大桥却岿然不动,近乎完好无损,成为抗洪救灾的“生命通道”,被当地群众称为“桥坚强”。
(图为经受住百年未遇洪灾冲击并且完好无损的“桥坚强”——独龙江孔当大桥)
这座“桥坚强”的设计者,正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辉达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修路架桥是百年、千年大计,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安全、环保,是民企在市场竞争中的‘生死’关键。”创辉达公司董事长李军的话,道出了这座桥的“坚固密码”。原来,面对独龙江两岸地质破碎、多地震带的复杂条件,创辉达团队反复勘察选址,按 100年基准期、Ⅶ度抗震标准设计,参建各方严格施工,才铸就了这一抗灾奇迹。
从2003年起步至今,22载光阴里,创辉达已从几十人的小团队,成长为今天拥有近20个分支机构和研究院、约500名员工的全国性企业,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超95%,中高级工程师及注册执业资格人员占比45%。在广西,它设计的青洲柳江特大桥,作为广西首座、全国第二大跨径无辅助墩斜拉桥,合龙时26万多颗螺栓孔实现零误差对接,刷新国内大桥建设精度纪录;在雪域高原,其50人“高原团队”不惧生死考验,完成超2000公里公路设计,助力西藏交通发展;在广东顺德,它研发的“地下管网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免费向政府开放,打破行业惯例,用科技赋能城市水务管理。
(图为美丽如画——正在建设中的广西青洲柳江特大桥施工现场)
“当时我们就坚信,民企同样能在基建领域干出大事业。”回忆初创时光,李军仍感慨万千。2010年,创辉达迎来发展里程碑,拿下多项关键资质,构建起交通市政、自然资源、地理信息业务链;201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引入三一集团、深圳市国资委旗下投资平台,为发展注入金融活水;2022年形成“北京总部+区域总部+属地分支机构”格局,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如今,创辉达不仅手握百余项知识产权,摘得中国公路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一等奖,更将绿色发展理念刻入基因。在湖南岳阳高丰村,其设计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实现“良田成方、旱涝保收”,获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在云南怒江,船房—匹河公路改扩建项目带动老姆登村半数村民开客栈,村民桑根娜从“吃玉米充饥”到年收入翻倍,见证“美丽公路”激活乡村振兴。
(图为风景如画的布莱至知子罗段一个转弯处)
“未来的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李军表示,创辉达将继续加大科研与人才投入,深耕基建领域,甚至进军国际市场。这家民营“小巨人”,正以设计为笔、科技为墨,在基建画卷上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文/鲍喜文、邓汝玉、曾予阳 创辉达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供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