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千亿新双凤迈向新征程
曾几何时,合肥北城长丰县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而近年来,这里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24年,长丰县一举实现千亿GDP、千亿企业、千亿产业、千亿镇、两千亿规上工业产值的“五个千亿”战绩,被人们视作安徽省会合肥极具前景的重要增长极。这一转变,和这个县最重要的产业载体——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息息相关。
作为县域经济心脏,这里贡献了长丰县80%左右的经济总量;作为全县产业高地,这里的亩均效益在安徽省领跑——2024年位居安徽省级开发区第2;作为重点培养的“拟升级选手”,长丰(双凤)经开区已连续七年在安徽省拟升级国家级经开区的综合考评工作中位居第一。8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县域/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2025”发布《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其中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入围“2025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位列全国第13位、安徽省第1位。
重任在肩,时不我待!紧紧围绕长丰县委县政府“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战略目标,长丰(双凤)经开区锚定“千亿新双凤创建国家级”目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追梦合肥北城 产业攀高向新
对于一个开发区而言,追逐梦想的根基,重点在于产业。
如果说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的落地,为长丰(双凤)经开区竞逐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竖起一座里程碑;那么长丰县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新目标,则为长丰(双凤)经开区产业攀高向新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依托比亚迪、蔚来、江淮等诸多落户安徽的知名汽车整车企业,长丰(双凤)经开区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譬如,安徽银轮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产品覆盖前端散热模块、集成模块、水冷板等领域。其母公司银轮股份是我国热交换器行业首家民营上市公司、行业标准的“组长级”起草单位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银轮公司在长丰投资3.8亿元建设140万套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项目,就近服务安徽诸多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目前已部署11条全自动生产线和两条连续式铝钎焊炉,能达到每天1万件芯体的生产能力。
5月29日,合肥青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套汽车制动器智能化生产建设项目在长丰(双凤)经开区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该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关键配件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是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终端客户包括江淮汽车、瑞立集团、隆中控股集团等。项目成功落地,不仅标志着该企业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化、规模化发展的战略跨越,更将为长丰县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注入新动能。
目前,长丰(双凤)经开区已集聚安徽银轮、金诚天骏、云内动力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50余家,正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的内涵外延,更好适配产业发展新趋势。“重点围绕汽车电子、汽车传感器、显示驱动、超声波雷达、车规级芯片IGBT,以及汽车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汽车后市场等开展精准招商。”长丰(双凤)经开区投促中心负责人表示。
既要强基固本,更要着眼未来。为推动产业“攀高向新”,长丰(双凤)经开区审时度势,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更加精准的行动,向合成生物这一产业新赛道进发。
今年2月,合肥生物制造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在长丰(双凤)经开区正式揭牌,旨在重点突破基因编辑、生物基材料及多肽药物等一批关键技术,打造省内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新高地。
长丰(双凤)经开区作为先导区的核心阵地之一,自然责无旁贷。经开区多批次招商队伍,赴上海、宁波、长春等地开展精准招商,召开生物制造(合成生物)产业对接会,宣传推介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招引生物制造创新中心、总部基地、生物制造小试和中试研发生产项目。
同时,长丰(双凤)经开区加快推进“两园建设”,在华恒生物、恒鑫生活等上市公司牵引下,招引合成生物项目入驻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园;围绕建设中泰“两国双园”,着力引进泰国合成生物企业落户合肥生物制造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截至目前,长丰(双凤)经开区已汇聚生物制造(合成生物)重点企业10余家,初步形成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5月9日,2025全球生物制造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会上,位于长丰(双凤)经开区的安徽省生物制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合肥长丰)获评“生物制造・年度标杆园区”。
跃动创新之火 赋能产业升级
“这套系统切换速度小于30毫秒,比人眨眼速度还要快,灯还没‘闪’完,电已经续上了。”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合凯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总监杜福生指着高速开关设备介绍说。
大型企业的电力系统实现连续供电是业界公认的难题。因晃电造成的大面积停电停产,常常困扰许多企业。杜福生介绍说,合凯电气经过多年研发,提出了连续性供电解决方案——双电源快速切换系统,系统能在2—5毫秒时间完成准确判断,30毫秒之内就可以完成备用电源的切换。
据了解,合凯电气“快速真空开关短路电流限制技术及应用”已获得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二等奖。2024年,合凯电气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创新为突破口,企业产值增长了约20%。
合凯电气是长丰(双凤)经开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众多案例之一。从平台建设到要素供给,从政策扶持到人才服务,长丰(双凤)经开区都不遗余力。
一方面,对规上企业或产业,长丰(双凤)经开区鼓励或帮助其参与省、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申报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引导其加大研发投入占比,打造自身特色品牌。
2017年,康诺生物落户长丰(双凤)经开区,在长丰县委县政府以及经开区的扶持下,逐步建立了从NAD系列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体系。王康林这位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博士后经历的科学家,率领企业取得丰硕创新成果——企业研发的“注射用辅酶I”不仅填补了国内外抗心衰治疗领域空白,更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了NAD和PGE2等药物的产业化制备;与国际同步接轨的颠覆性创新项目线粒体移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累计超3亿元研发投入、5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批件、18项国家新药证书、30余项发明专利构成的知识产权护城河,让康诺生物在2024年荣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王康林坦言:“看中的不仅是‘合肥北部门户’的区位优势,更是政务服务体系中涌动的‘科创血液’,我们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开展合成生物学技术和绿色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长丰提供了最佳的产业化土壤。”
另一方面,面对智能化、数字化的时代“必答题”,长丰(双凤)经开区加快推进数字化园区建设,促进数字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安徽晓阳科技有限公司的冰箱箱体和底板两条生产线投产,并投入120万元,实现了“机器换人”,生产车间里10台机器人正挥舞手臂,加工生产配件。“我们还挺进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投入300万元安装冲压设备,实现投料、生产、成型、包装的全过程自动化。”晓阳科技负责人透露。
7月26日,合肥华升泵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平台数融通 HS FusionOne 1.0上线发布会顺利召开。HS FusionOne 1.0由金蝶软件、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招商银行和滴滴商旅等四家企业联合定制开发,通过打通OA、ERP、PLM、CRM以及MES系统的数据链,形成数据闭环,实现从办公协同、业务管理、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全方位数字化管理,成为经开区数字化转型的又一典型案例。
据统计,今年以来,长丰(双凤)经开区有62家节能环保规上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已组织企业申报科技项目10批次;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8家,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67家。
全力保驾护航 唱响营商品牌
“感谢各级政府以及经开区管委会的鼎力支持,从项目规划到审批落地,始终以高效务实的服务为我们保驾护航,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温度和力度。”安徽旭龙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凯感慨道。
今年4月,安徽旭龙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智能输送成套设备及喷淋设备建设项目破土动工。由于该项目所用地块存在大量附属物,长丰(双凤)经开区成立以管委会副主任为组长,经发、投促、建发、综合执法等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保障小组,前后召开协调会议6次,同时联合社区开展群众工作,成功清理了诸多附属物,为项目如期开工扫平了障碍。
该项目的建设,也将为长丰(双凤)经开区贡献更多“增长力”。作为专业从事智能粉体物料气力输送系统及设备研发、设计和制造的企业,旭龙智能主要服务于国内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及国际石油化工巨头,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德国巴斯夫、陶氏化学等。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形成年产5000套输送设备和2000套喷淋设备产能,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提出打造“双凤行”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旨在用优质的营商环境打造最具含金量的“双凤名片”,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而“双凤行”营商品牌的核心就是对企业的诉求,不能简单地说“不行”,只能说“怎么行”。具体主要来说就是三点:为企解忧,知难而“行”;主动服务,牵手同“行”;精准培育,一路前“行”。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长丰(双凤)经开区坚持开门教育,畅通民意渠道,扎实开展访企入村专题行动,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听民声、解难题,建立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和企业的“急难愁盼”。
譬如,安徽金龙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新增生产线扩大产能,但面临资金缺口。在走访企业得知情况后,长丰(双凤)经开区管委会立即向各金融机构精准推送该企业融资意向,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协调金融机构量身制定差异化融资方案,成功帮助该企业解决贷款资金6000万元。
初步统计,今年截至目前,长丰(双凤)经开区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走访企业超100家,收集企业政策咨询、业务办理、融资与用工等方面问题76个,已解决62个;116名工作人员包联410家企业、12个项目,走访892户次,走访率100%;举办政策宣讲、高企申报等培训15场,惠及企业200家次。
征程漫漫,唯有奋斗者才能拥抱荣光。在长丰(双凤)经开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千亿量级的产业矩阵持续扩容,新质生产力的引擎轰鸣作响,“双凤行”营商品牌为企业保驾护航。每一个项目的落地,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每一份成长的喜悦,都鸣奏出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旋律,鼓舞着长丰(双凤)经开区奋力奔跑,争创国家级经开区。(文/张宇、刘明俊、王雪莹 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