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庐阳区打造合肥“好人社区”——解码“虹桥社区”好人频现的“土壤密码”

时间:2025-09-1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合肥市庐阳区双岗街道虹桥社区,“好人”已然成为这里最为鲜明的标签,坚持32年公益长跑的宋国强、8年累计捐助十多万元的“气球妈妈”彭霞、行走43年公益路的单务民……

如今,这片汇聚着3名“中国好人”、2名“安徽好人”、13名“合肥好人”的热土,正全力打造合肥“好人社区”,而其厚植文明土壤的“密码”,着实值得我们去探寻。

好人代表在虹桥社区开展虹桥好人文化邻里节

百年“虹桥精神”筑牢善意根基

虹桥社区的善意,其根源可追溯至两百七十多年前。清乾隆四年(1739年),合肥遭遇暴雨,双岗街与虹桥河交口处的木桥被汹涌洪水冲毁。彼时,商贩与居民们心怀热忱,自发集资重建石桥,并将其命名为“洪水桥”。民国时期,为寄寓美好生活期盼,人们取桥名谐音,将其改为“虹桥”,象征着雨过天晴后的希望之光。

时光流转至1984年,在城市建设的浪潮中,虹桥随着河道的填平而被拆除。然而,“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精神却如薪火相传,深深融入社区的肌理之中。

作为双岗街道的核心区域,虹桥社区占地0.41平方公里,下辖29个住宅小区,生活着1.1万余名居民。这里既有充满复古韵味的双岗老街,让人感受往昔岁月;又有人气颇旺的网红双岗菜市等特色地标,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社区以“彩虹桥+古代街巷坊墙”作为独特标识,生动彰显着对“德音莫违,勉力同心”这一先辈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虹桥社区好人在双岗老街开展便民服务活动

今日的虹桥,恰似一座熠熠生辉的精神灯塔,持续传递着强大正能量。它以清正廉洁之风涵养社区正气,以邻里互助之谊编织温馨家园,以诚信守诺之德护航商业发展。正因如此,虹桥社区先后荣获“安徽省卫生社区”“合肥市第三届文明社区”“合肥市第十二届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虹桥社区深耕基层治理领域,坚持不懈培育选树好人典型,让善意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不断生长。如今,长期活跃在此的近20名各级好人,不仅仅是荣誉的简单累加,更是社区二十年来持之以恒培育文明生态的有力见证——从医生到商户,从老人到青年,无数平凡之人以善举为笔,共同勾勒出一幅独具特色的社区精神画卷。

让好人有舞台  善举能延续

虹桥社区缘何能成为好人茁壮成长的“沃土”?

“好人并非凭空出现,而是需要精心培育的肥沃土壤。”虹桥社区党委书记焦常玲一语中的,道破了打造“好人社区”的关键所在。

她介绍道,社区依托“庐阳好人工作室”“新时代庐阳好人志愿服务队”,由“中国好人”宋国强牵头,与其他县市区好人展开联动。通过项目孵化、队伍培育等多样化方式,为好人搭建起践行善举的广阔舞台。焦常玲还表示,每月固定的“便民服务日”,好人模范提供义诊、理发、政策咨询等十多项服务,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此外,社区积极开展“先进典型进社区”活动,让好人的故事走进邻里之间,既解民忧,更树标杆。

善意的传承,在虹桥社区里形成了温暖的循环。

“从小在好人的熏陶下长大,做好事已是本能。”这是宋国强之子宋泽辉的心声。他组建服务队,常年帮扶独居困难老人,延续着父亲的公益路。

76岁的社区居民侯昌翠坚持“日行一善”数十年。为摔伤邻居送餐,帮高龄老人办低保。她秉持着“不做好事对不起这美好世界”的信念,带动邻里自发加入互助队伍,形成了“帮助-被帮助-再帮助”的温暖循环。

合肥好人樊燕仓在虹桥社区“积分银行”,用自己积攒的积分兑换礼品

更有“安徽好人”郑祥生、“合肥好人”樊燕仓,他们在困难时曾受到他人的帮助,生活好转后便积极反哺社区,让善意成为一股可循环的“暖流”。

让德者有得  激发向善热情

“做好事有回报,这份尊重比啥都珍贵。”这是社区好人的共同心声。为让善行蔚然成风,社区推出多元礼遇关爱举措,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点燃全民向善热情。

社区设立“积分银行”,把好人善举与志愿服务进行量化积分。这些积分用处多多,既能在社区兑换点换得洗发水、洗手液等日用品,又能兑换爱心商户提供的免费理发、健康体检等服务。如此一来,不仅好人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吸引了更多居民主动投身社区建设。

针对有就业需求的好人,社区优先给予支持。不仅开展政策咨询、技能培训,还积极协调他们通过“庐阳区三公里就业平台”直连用人单位,助力精准匹配岗位,帮好人实现就业增收。

对于生活困难的好人,社区更有“暖心帮扶”。庐阳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定期开展慰问活动。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各级领导分别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深入了解他们的身体与生活状况,传递尊崇与关怀……

社区还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好人排忧解难。协调文明单位免费为“中国好人”张书保进行白内障手术,今年还为辖区好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不仅如此,社区还定期组织好人免费参与观影、文艺汇演、文化展览等活动。今年8月27日,各级好人还受邀免费参观“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社区联合媒体大力宣传好人事迹,为好人搭建展示平台,让他们的善举广为人知。通过持续宣传,不断激发居民“学好人、当好人”的热情,让向善之风浸润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好人彭霞向希望工程捐款。曾菁 摄

让更多“好人”在社区“生根发芽”

在虹桥社区,“党建引领+好人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催生出“1+1+N”志愿结对机制。即1个好人团队结对1个志愿组织,辐射N户居民,形成广泛而有力的服务网络。

“合肥好人”汪飞宇组建“医相随”爱心医疗队,为200余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安徽好人”郑祥生领衔“虹剪刀”义剪队,27年免费服务1200余人次;党员张柏政牵头“花道匠”志愿队,带领居民将老旧小区杂乱空间改造成“小楼花道”景观……专业特长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让志愿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效度。

在虹桥社区,“好人”从不只是标签。

社区通过授牌仪式、文艺演出、故事宣讲等形式,公开表彰好人,大力传递“德者有得”的价值观,让好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双岗老街作为“烟火气”特色街区,成了好人文化的“活展台”。这里常态化设立的便民服务摊位,让居民在买菜、聊天间感受“好人就在身边”,“学好人、敬好人、当好人”逐渐成为社区共识。

“好人频现”到“好人社区” 文明之花持续绽放

如今的虹桥社区,正从“个体善行”向“群体道德生态”跨越。

社区党委发起的好人先锋队积极作为,已认领“窗帘之约”、矛盾调解、社区治理等多个项目,越来越多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关心社区发展、投身社区事务。

未来,虹桥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好人带头、群众参与”模式。一方面,进一步挖掘和培育好人典型,不断丰富“好人工作室”内涵,让好人力量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依托虹桥社区“爱心便民汇”等阵地,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为居民提供更多样化、更贴心的服务。同时,努力让“好人文化”深度融入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推动形成“人人愿为、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文明新风尚。

“打造‘好人社区’,真正目的并非是要多涌现出几个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合肥好人,我们希望的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好人’,让首善之区庐阳成为孕育好人的‘沃土’!”对于“好人社区”的建设,庐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健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想法。

他表示,从历史深处的“建桥善举”到如今的“好人集群”,虹桥社区正用一个个温暖的故事,诠释着“好人社区”的真谛。在这片孕育文明的沃土上所进行的实践探索,也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鲜活且具有借鉴意义的“虹桥样本”。(文/王武征、王峰   庐阳区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