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保山昌宁县:构建“四单式”精准普法机制 破解普法供需错位难题

时间:2025-09-1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年来,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和薄弱环节,构建“收集问题(点单)—派单协调—接单落实—结果反馈(领单)”的四步闭环工作机制,划分“常规单、应急单、重点单”,精准对接基层法治需求。

多渠道收集问题

各乡镇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专项普法工作队、“法治副村长”“法律明白人”等入户走访、网格员反馈、村组需求、群众反映、会议分析研判、相关部门交办等多种渠道,及时向辖区村(社区)、企业、群众收集普法需求,以及需要县级执法单位参与调处、化解的矛盾纠纷、复杂疑难信访事项。

定期或不定期向服务主体发放“法律需求服务单”,并依据性质和轻重缓急程度,将其划分为常规单、应急单、重点单三类。常规单主要针对乡镇、村组、企业、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法律知识需求,可随时派单;应急单针对因突发情况引发,若不及时调处可能恶化,甚至引发“民转刑”“刑转命”的矛盾纠纷,或1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等紧急情况;重点单则针对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或缺乏法律政策依据,但需对信访人及时稳控的复杂疑难信访事项。服务主体涵盖县级普法工作队员、“法治副村长”“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等。

精准研判派单

各乡镇在收集到相关法律需求后,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发挥专项普法工作队员的优势,在乡镇平安法治办的组织下,通过日常走访、网格巡查、入户上门、部门推送收集等方式,及时摸排重点人员情况,开展对重点对象针对性普法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并根据需求类型及时向对应的服务主体派单。

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依托派单接单机制,普法工作队、“法治副村长”与村(社区)开展分析研判900余次,研提普法需求700余项,下沉开展普法工作4000次,走访重点人员2000人次,受宣传教育131000余人次。

县级执法单位全面梳理本单位职能职责和工作优势,形成详细的单位职能“供给清单”,并提供给挂联乡镇。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双向清单”,实现精准的“供需匹配”,确保服务主体能够更好地满足乡镇的法律需求。

高效接单落实

服务主体在接到“法律需求服务单”后,需及时对订单进行确认,完成接单流程,确保需求得到及时响应。在开学季结合各中小学提出的亲子法治课、校园安全事故责任、预防校园性侵、网络安全等普法“订单”,法治副校长精心准备普法内容,通过法治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的方式开展精准普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法治获得感,解渴“法治需求”。

沟通了解需求。普法工作队员主动与服务对象取得联系,深入沟通,全面了解对方的具体需求,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法治副村长”改变以往“我讲你听”的方式,和群众充分互动,通过“一问一答”、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进一步了解群众需求,让普法工作更走心。

如约提供服务。根据“法律需求服务单”的类型、轻重缓急程度,迅速开展具体工作,严格按照约定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法律问题。

普法工作队员针对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情况,到挂钩村开展返乡务工人员法律讲座,从酒驾、醉驾、交通肇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远离赌博、防止被盗、防止被网络诈骗、维护和谐家庭关系等方面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并结合重点节日到挂钩乡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法治氛围。

及时反馈结果

服务事项完成后,服务主体在第一时间向乡镇报告完成情况,详细说明服务过程和结果。乡镇统筹协调,对“法律需求服务单”的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办,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每一个服务事项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同时,将服务主体开展工作的情况,在7个工作日内告知服务主体所在单位及县普法强基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自实施“乡镇派单,部门接单”工作机制以来,昌宁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效率大幅提升,普法工作队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2300余件次,发放资料151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1300余次。

“四单式”精准普法机制的实施,成功破解了长期以来普法工作中“大水漫灌式”宣传与群众个性化法律需求错位的难题,极大地提升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昌宁县委政法委、保山政法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