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刑侦尖兵,交出了3份超燃生命答卷
“滴、滴、滴——”昆明某医院的无菌病房里,输液管里淡红色的造血干细胞缓缓流动,像一条带着希望的小河,正奔赴另一个生命战场。
病床前的吴奇岭,褪去了刑侦民警追捕罪犯时的凌厉,眉眼间满是温柔,当医生说出“采集完成”的瞬间,他长舒一口气,嘴角弯起的弧度里满是欣慰——这场跨越山海的生命接力,成了!
吴奇岭成为全国第20285例云南省第46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谁能想到,这位丘北县公安队伍里的年轻民警早就在刑侦战场、为民服务、生命救援三个“赛道”上,写下了一帧帧让人热血又动容的故事。
为陌生生命“续航”,他藏着5年的约定
时间拉回吴奇岭的大学时代,那时的他就怀着对生命的敬畏,郑重地把自己的名字填进了中华骨髓库。
“为生命续航。”这句简单的话像一颗种子埋在他心里。这一藏,就是五年。
2025年的一天,一通特殊的电话打了进来:“您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是否愿意捐献?”当时的吴奇岭手里堆着待办的案件,工作节奏快得连喝口水都要挤时间,可他没半分犹豫一口答应:“能救人,我愿意!”
捐献过程中,身体的不适时不时冒出来,但他总笑着跟医护人员说“没事”,当那袋满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被小心翼翼地打包送往远方时,他知道,这不仅是给陌生患者的“生命礼物”,更是一名警察对“守护”二字最温柔的诠释——穿上警服,他护万家平安,此刻,他用血脉,护一个生命的明天。
刑侦战场上的“尖刀”,让真相不被迷雾掩盖
脱下白大褂,换上藏蓝警服的吴奇岭,瞬间切换成“破案模式”。
作为法医出身的民警,他把专业知识和侦查思维拧成一股劲,像一把出鞘的利刃,专挑犯罪的“要害”扎。
刚进刑侦大队时,他没喊过苦,昏暗的档案室里,他一页页翻卷宗,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犯罪现场,他蹲在地上仔细勘查,哪怕是一根细小的纤维都要收好;深夜的办公室,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他的脸,线索在他的分析下渐渐清晰……
2023年的一个夏夜,抓捕涉毒嫌疑人的行动正在紧张进行,大家根据线索锁定了一个房间,准备行动时,吴奇岭却突然开口:“等等,再查查宾馆其他房间!”同事们愣了一下,但出于对他专业的信任,立刻调整方案,果然在另一个房间里涉毒人员被抓了个正着;2024年,他牵头办涉恶案件,跟同事们一起连轴转了好几个月,终于把项某金恶势力犯罪集团一锅端,23名嫌疑人全部落网。
从警至今,他办了100多起案子,让100多个罪犯受到法律制裁。他总说:“为生者权,替死者言,这是我的本分。”
铁汉也有柔情,他把“温暖”写进每一件小事里
在群众眼里,吴奇岭可不是只会破案的“硬汉”,更是个暖心的“守护者”。
有一次,他接到一个未成年女孩的报警电话,电话里,女孩声音带着哭腔,说自己跟家人闹矛盾,没地方去。吴奇岭耐心听着,一边安抚女孩,一边赶紧联系她的父母。送女孩回家的路上,他像个大哥哥一样,跟女孩聊生活、讲网络交友的风险,听得女孩频频点头。
从那以后,他更把“温度”融进了每一次执法里:走街串巷时,他变身“反诈宣传员”和大爷大妈讲“别信天上掉馅饼”;结对帮扶脱贫户时,他给群众家送米送油,还帮着出主意搞点小营生;接到走失儿童的求助,他急得满头汗,在广场里找了3小时,终于把哭唧唧的孩子抱回家长身边;手机店被盗,他加班加点破案,帮店主挽回损失,店主送锦旗时,他却摆摆手:“这是我们该做的!”
有人问吴奇岭,为什么总把自己逼得这么紧?他笑着说:“穿了这身警服,就得多扛点责任。”
从刑侦战场的“尖刀”到生命接力的“使者”,再到群众身边的“暖心人”,吴奇岭用三份答卷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写在了每一个脚踏实地的日子里。(文山州公安局新闻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