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航空新纪元:中国技术引领绿色飞行发展
2025年夏秋之交,中国电动航空领域迎来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绿色航空技术领域正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8月至9月间,从电池技术的量产交付到国际奖项的认可,中国电动飞机产业展示了令人瞩目的实力。
8月中旬,零重力飞机工业与正力新能公司签署航空能源系统战略合作协议,由正力新能配套的锐翔RX1E系列电动固定翼飞机航空电池随整机获批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正式开启批量化交付。这款电池是国内唯一通过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航空电池适航认证双认证的动力产品,其能量密度高达320Wh/kg,15分钟内可充电至80%,即使在20%低电量状态下仍能保持高倍率放电,解决了电动航空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电动飞机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自主研发的RX4E电动飞机在第31届德国腓特烈港通用航空展上首次海外亮相,凭借其突破性技术成果摘得"2025年电动航空博览会大奖暨可持续航空大奖(飞机奖)"。航展期间,RX4E从全球160余家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届航展焦点之一。在15分钟飞行展示中,RX4E以精准的大坡度盘旋、低空通场及快速着陆等高难度动作,展现了卓越的操控性能与可靠性,赢得现场观众、航空爱好者及行业专家的高度赞誉。
锐翔RX1E-A作为我国首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轻型运动类飞机,已收获超百架确定订单及1000余架意向订单。这款飞机最大航程280公里、巡航速度120千米/时、续航时间150分钟,支持5分钟快速换电,能够用于初级飞行员培训、体验带飞等多种应用场景。其低运营成本特点显著——每次充电仅耗电10度,折合电费约5元,远低于传统油动飞机,为电动飞机的商业化运营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水上飞机领域,我国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球首款浮筒式双座水上电动飞机RX1E-S已完成北京地区首飞,并将在官厅水库开展渔政执法领域的测试合作。这款飞机在电动力系统基础上创新配备双浮筒支架式起落装置与可收放式水舵,实现200米内狭窄水域灵活起降与码头精准停靠,巡航噪音较传统燃油飞机降低40%,全程零排放的特性使其成为生态敏感区域的理想监测工具。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指出:"我国在电动飞机领域已处于全球领跑地位,低空电动飞行器已准备好投入商业用途"。杨凤田院士领衔的团队持续突破电动飞机研制"卡脖子"问题,航空动力锂电池、电动机、控制器等先后实现国产化。经过多年发展,在全复合材料飞机气动结构一体化集成设计及制造、航空动力锂电池技术、电推进系统等方面均实现了关键突破。
随着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1.5万亿元,电动飞机将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概念产品。它们已经准备好投入商业用途,为农业、空中监测、消防、救灾、物流、城市交通和旅游观光等行业带来创新发展的机会。到2025年,各地将普遍开始建设低空飞机起降设施,并开展商用低空飞行试点,电动飞机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创新高潮。
全球范围内,电动航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据统计,全球有700多个在研的电动飞机项目,其中欧美国家项目占大多数。北欧五国近期也联手发展电动飞机,计划到2030年建立北欧零化石燃料航线。这种国际竞争态势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电动航空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意义。
中国电动飞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技术突破到商业化运营,从国内应用到国际认可,中国电动航空产业正在全面崛起,为全球航空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技术不断成熟,电动飞机产业将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推动航空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迈进。(正力新能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