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人工智能政策2.0版 多维度发力建设AI产业高地
9月8日下午,“稳企业稳投资”系列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在合肥举办,重点解读《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以下简称《若干政策2.0版》)。
新闻发布会现场。许梦宇/摄
2023年,安徽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全国较早印发出台通用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
政策实施以来,全省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营收从2023年的1327.7亿元跃升至2024年1704.9亿元,带动2024年招引落地项目和投资金额分别增长46.8%和34.6%,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全国首批数据标注试点基地等战略布局落地安徽。赛迪顾问最新报告显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跃居全国第5位。
《若干政策2.0版》核心凸显“三个突出”,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大亮点:精准施策,激活产业动能
一是突出企业主体,推动政策精准滴灌。围绕创新主体需求,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趋势,发挥“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作用,聚焦场景、人才等难点堵点问题,切实提升政策精准性和企业获得感。
二是突出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设立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项目,在优势细分行业创设一批典型场景,建设科学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基地,形成一批“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加快形成示范标杆,因地制宜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园区。
三是突出“双招双引”,强化青年人才引育。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优化场景、算力、赛会、基金等招商打法,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青年人才引育力度,在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计划中设立青年科研项目。
智能算力:规模突破,最高可享75%补贴
截至2025年8月底,安徽全省建成智能算力规模超37000P,同比增长236%,其中,芜湖智能算力26000P、合肥7300P、宿州1600P,居全省前三位。当前,基础大模型训练、智能驾驶大模型推理是算力主要应用场景,科大讯飞、蔚来汽车、智象未来等企业为核心用户。
补贴政策方面,安徽形成“国家+省+市”三级支持体系:国家层面通过算力券给予10%-30%一次性补贴;省级层面,《若干政策2.0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算力使用方给予总支出20%的补贴;市级层面,部分重点市根据各地实际,设置了市级智能算力补贴政策。如芜湖市推出人工智能“算力券”,按算力合同25%给予补贴。综合计算,企业最高可享75%算力成本补贴,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加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落地。
数据供给:多维度布局,筑牢AI发展基石
作为人工智能核心生产要素,安徽从公共数据开发、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数据流通与算力调度三方面,推进数据高质量供给与算力统筹调度。目前,安徽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需求,已协调提供文本、视频等数据超6.3TB。截至8月,已完成数据标注总规模1537TB,为讯飞星火等19个大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行业数据流通应用方面,获批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搭建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建成人工智能等数据专区并运行,上架1127款数据产品,交易金额近2亿元;打造通智超量“四算合一”省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在2025数博会上首批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试验验证平台,为构建跨区域的算力协同联动机制提供了可复制的“安徽经验”。
据悉,《若干政策2.0版》相关兑现工作已正式启动,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期限截至2027年12月31日。为推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协调发展,皖北地区符合政策条件的项目,其支持资金可享受20%的上浮优惠。
下一步,安徽将重点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推动创新产品在细分领域迭代应用,因地制宜加强人才引育与产业集聚,优化政策兑现方式,持续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吸引全球相关企业与人才来皖创新创业。(文/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