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新核心新征程,乌鲁木齐银行新核心系统群建设实现多维突破

时间:2025-09-1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21日,由乌鲁木齐银行主办的“丝路芯核 智绘新金融—区域银行核心转型”会议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城商农信金融机构的高管、CIO、科技负责人等百余位嘉宾齐聚现场,共议新核心建设。

image.png

2025年是近几年来国内区域银行新核心投产最集中的一年,新核心建设是银行科技工作最艰苦、也是最出彩的地方。因此,乌鲁木齐银行在西北五省率先上线全栈自主创新核心、实现多维度突破的,其新核心建设历程受到了同业的极大关注。

image.png

乌鲁木齐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梁波

乌鲁木齐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梁波在会议上谈到,乌鲁木齐银行从2022年开始论证调研,到2025年4月新核心成功上线运行,这两年多的期间是乌鲁木齐银行主动拥抱变革,将数智化转型作为重塑核心竞争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的攻坚历程。

拥抱变革,迎难而上

从2400亿元的资产规模、1700亿元的存款规模来看,乌鲁木齐银行是一家不显山露水的城市商业银行,但这家银行在从2022年开始的核心转型建设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攻坚克难突破自我的蜕变历程。

2022年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而言是一个科技应用的分水岭,重要的驱动力源自政策助推和自主创新技术走向成熟。

2022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保险业数智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在机制、方法等方面对银行业保险业数智化转型予以规范和指导,为推进银行保险机构数智化转型做好顶层设计,指出开展数智化转型已经是行业共识和趋势。乌鲁木齐银行党组成员认为,数智化转型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必须要顺应形势,既满足监管的要求,又要为银行今后长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基座。

在金融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应用领域,经过2020年、2021年的试点,头部金融机构已经在多个领域试水,一方面为行业的技术创新应用突破了壁垒,也为科技企业的产品成熟积累了势能。以分布式架构、云平台、微服务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崭露头角。

与此同时,银行业面临着业务发展与IT基座不适配的难题。随着利差的逐年缩窄,银行需要不断提升管理能力、挖掘经营潜力,从营销、获客、研发、运营、风控、创新到绩效管理的不同层面上,银行业的竞争持续加剧。在银行竞争的背后是IT能力的竞争,IT基座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传统IT体系的一些特点在稳定性上无可厚非,但在扩展性和灵活性上表现不足,不能很好地支撑业务发展和行业转型。

乌鲁木齐银行的上一代核心系统上线于2005年,到2022年时已经运行了17年的时间,面临着系统陈旧、性能不足、服务效率低的困境。虽然,乌鲁木齐银行通过IT架构的调整,例如引入虚拟化、ESB等技术产品来改善应用环境。但老核心系统的性能和容量已经达到极限,很难再有扩展的空间,稳定性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乌鲁木齐银行发现问题,迎难而上,党委经过审慎决策,大胆拍板,在2022年决定启动全新IT架构之下的新核心、新授信系统、智慧营销系统的建设。梁波表示:“当时的目标非常清晰,我们内部称为‘一步跨越20年’,IT架构一定要达到中小银行先进的水平,采用分布式架构、云平台、微服务,实现架构先进、敏捷灵活的建设目标。”

数字化攻坚,架构先行

乌鲁木齐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群于2025年4月成功上线,梁波认为,这一路的探索与实践,既是技术架构的革新、业务的蜕变,更是数智化转型的攻坚。

攻坚克难首先要规划好蓝图和目标,明确大方向和设置重要路标。乌鲁木齐银行在勾勒新一代系统建设蓝图的时候,发现摆在面前的有三大“时代命题”,第一如何打破传统的集中式架构的技术枷锁?第二如何构建支撑未来十年发展的科技底座?第三如何让科技真正成为业务创新的原动力?

上述三个“时代命题”的呼之欲出源于技术架构的发展阶段到了临界点。IOE的集中式架构有其优势,在过去20年支持了银行科技应用的需要,但其适配的开发体系是瀑布式、耦合性强、扩展性差,在我国金融业务发展和自主创新应用的洪流中已经成为阻碍,在2020年-2022年期间已经显露出不适应未来发展的迹象。

审时度势后大胆创新,乌鲁木齐银行进行了前瞻性的规划,把三个“时代命题”熔为一炉全盘考虑,并将自主创新技术体系作为承载的基石,担纲其中的全部支撑骨干,而不是在外围系统中浅尝辄止。

“2022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行业对自主创新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在做IT规划时,把自主创新和国密改造纳入新核心建设的目标内,因为这个时机非常重要,如果早了的话,不同步做自主创新以后还要再进行一次重大升级,做重复性的工作,如果晚了可能大家会出现扎堆抢资源的状况,所以我们决定一步到位去做更新改造。目前来看也是比较幸运的。”梁波副行长在分享经验时谈到。

在2022年规划时,乌鲁木齐银行敢于直线突破,果断踢出临门一脚,决定全面革新,采用全栈自主创新技术体系,采用分布式架构、云平台、微服务等先进架构;构建同城双活架构,支撑高并发、低时延交易;实现交易与核算彻底分离的业务模式重构。

乌鲁木齐银行CIO顾勇宝在分享时谈到:“在技术选型方面,遵循国家对金融行业的要求,把稳定和自主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在这个原则之下,新核心选择了华为云全栈技术体系,构建一站式金融云原生平台服务,采用同城两中心的架构部署,实现了云底座、云管控、云服务全栈,以应用为中心的金融云原生平台的实现秒级弹性伸缩。结合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硬件软件,实现了全链条的自主创新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

image.png

乌鲁木齐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助理李强

回顾这场艰巨的攻坚战最终获得成功,按规划时间高质量投产,乌鲁木齐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助理李强认为在实施层面规划先行、架构先行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在规划先行方面,乌鲁木齐银行先期开展IT战略规划,制定了企业级的IT架构,为新核心系统群的架构设计提供框架基线,解决客户管理、业务流程、账务核算、数据标准化等生产痛点,夯实数智化转型基础。在架构先行方面,新核心系统群建设初期,乌鲁木齐银行组织成立了科技规划中心、设立了架构管理岗,在项目组内成立架构组,由组长带头,按照架构先行理念,在系统实施前,对新核心的三大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进行了完整的设计,并提前预判了项目中的可能遇到难点,将其提炼为专题设计了专项的应对方案。

在技术架构方面,乌鲁木齐银行采用“平台+应用”设计理念,分为技术平台层技术架构和应用层技术架构两部分。平台层依据云服务模式划分,分别包括IaaS基础设施平台和PaaS技术平台两部分。在Iaas层,通过容器化管理组件提供统一的容器部署及管理工具,主要服务包括:容器发布、容器启停、容器编排、快速部署、弹性伸缩、容灾切换及资源监控等。在Paas层,基于J2EE技术体系,采用主流的微服务框架,支持容器、DevOps等云原生技术,集成了大量通用技术组件,形成应用组件。对基础设施、中间件、服务注册中心、配置中心、监控中心等公共资源进行了统一规划及部署。

云平台实现同城双中心双活,两个中心分别是红光山数据中心、碾子沟数据中心。在云平台高可用方面:1.接入层自动切换:网络出口采用三层网关(L3GW专线)双出口,对外IP地址独立;南北向网关采用平台微服务网关,在两个数据中心DC内各自独立集群部署;应用采用无状态设计,独立集群部署;2.中间件自动切换:平台中间件(消息/缓存)支持跨数据中心高可用,且故障后访问方式保持不变,自动切换。消息和缓存中间件也可根据当前核心业务架构,采用双中心双集群独立部署,由应用侧根据DNS进行切换;3.云管平台高可用:云管平台跨数据中心高可用部署,单个数据中心故障自动切换。

应用成效初显,为业务增长提供强大引擎

在科学规划后,经过两年的攻坚,新核心系统群成功上线,乌鲁木齐银行实现了整个技术和业务的突破,成为西北五省首家实现全栈自主创新核心的城市商业银行。

据介绍,核心系统群在技术架构与业务支撑上实现了多维突破。性能与效率跃升:高峰时段交易响应时间由300ms缩短至250ms,新业务模块接入时间由3个月压缩至3周,节省77%的开发时间;日间交易处理效率从100多笔/秒提升至2000笔/秒,提升了19倍;日终批量时间(含授信、核算)从4小时降至1小时左右,节省了75%的处理时间;企业手机银行“雪莲企赢家”2.0鸿蒙版个人手机银行等产品显著提升客户体验;运维与成本优化:系统维护成本降低40%,运维效率提升超30%,平均故障恢复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30分钟。

除了技术架构上的重构,乌鲁木齐银行在核心转型中同步实施了应用体系和业务系统的重大升级。

重构了清算核算的系统,把交易跟核算分离,把原本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的核算功能统一汇集到会计核算平台进行集中处理,提升了业务的处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支撑了未来可能面临多法人多账套的复杂业务需求;实现由多级清算整合成零级清算,大幅提升了清算效率,增强了资金集中化的管理能力,显著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产品创新是城商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乌鲁木齐银行新核心建设中提升了产品研发的工艺和管理,大幅增强了产品的组装、配置能力,以前三个月的一个产品上线周期,部分产品通过组装三周可以上线;把产品的名称、编码、要素都进行了统一,非常有利于提升监管报送数据的准确性,新系统在EAST里面对于产品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9%以上,产品核算更加高效,各个产品条线都有了统一的分类标准,核算也是更加便捷。

新授信系统也是此次攻坚转型的重点工程,关键是提升统一授信和业务数智化两大核心能力。一是建立统一的风险限额管理,构建了差异化的限额计量的模型,和客户额度管控模式,强化统一授信,防范过度的授信,对于单一客户扩大统一授信的范围,对于集团客户采用自上而下的核定的机制,落实真正的管控;二是引入15个风控模型,梳理了153个风险监控点,使得整个授信智能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通过技术架构、应用体系和业务系统的重大升级,乌鲁木齐银行在系统架构实现了代际的跨越,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在业务方面产品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显著改善,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加速了数智化转型整个进程。

让科技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金钥匙”

在地处亚欧腹地的新疆,从历史上就将中国与亚欧各国经济、文化紧密相连。这是把新疆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枢纽作用的得天独厚之处。乌鲁木齐银行立足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定位,用金融科技赋能跨境贸易、产业升级、客户服务,今年成功投产的新核心和新科技底座为此提供了强劲动能,着重开展四大类服务。

第一,科技支撑跨境业务,畅通丝绸之路贸易通道。乌鲁木齐银行优化跨境结算与境外取款服务,创新数字提单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居新疆领先地位,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市场的金融纽带。

第二,数字化升级助力产业发展,激活核心区域经济市场。聚焦新疆重点产业、以科技赋能精准提供金融服务,依托大数据为新能源、制造等领域提供金融服务,并通过线上信贷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带动就业与经济发展。

第三,智能化服务民生,夯实核心区发展根基。以金融科技响应民生需求,推出智能手机银行,助力老年及障碍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打造综合缴费平台,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推进政银数据融合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与体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四,乌鲁木齐银行构建“纵深防御”的安全体系。建成西北首家全栈自主创新的核心系统,以先进科技保障交易安全与系统稳定,持续赋能丝绸之路的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展望未来,乌鲁木齐银行将继续以“U金融”品牌为抓手,深耕新疆,辐射中亚,让科技成为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金钥匙,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

从“简单替代”到“先进替代”的思考

随着金融业科技创新应用的进阶,对自主创新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基于自主创新技术栈的新核心重构不仅仅是“能用”,而且要“好用”,自主创新改造是一种“先进替代”而不是被动的“简单替代”。

乌鲁木齐银行新核心系统群的成功投产,已经达到了“先进替代”的程度,这对国内的区域银行、甚至更多的金融机构而言都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乌鲁木齐银行核心重构不仅仅是传统的核心软件的升级,更多的是在架构设计、系统底座、业务设计、工程实施层面的全新升级。这种科技体系的全面翻新重构得以成功,说明了华为以及其ISV合作伙伴所组成的自主创新供应商生态链,已经能够完成复杂和高强度的IT系统群建设,与银行用户携手攻关,出色实现具备前瞻性规划的蓝图目标。

尤其对乌鲁木齐银行而言,科技团队在2022年时只有121人,要改造加测试124个应用系统,其中10个是完全新建或者重构,80个是要外围配合改造,还有34个要配合测试,工程量和复杂程度、协同难度非常之高。在人员少、项目群数量多、复杂度高、改造工程繁重的多重压力之下,依然按时高质量投产。这一方面充分证明了乌鲁木齐银行管理层指挥得当、科技与业务能够深度融合、敢打硬仗,另一方面也充分证明了自主创新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乌鲁木齐银行在区域银行里面都算是中小规模的,在科技实力有限的情况下,能把新核心系统群出色完成,会让更多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有信心实现自己的科技体系的全面升级,实现自主创新和支撑业务长期发展的科技战略目标。

众所周知,金融IT系统是对响应速度、业务连续性要求最严苛的行业之一,金融IT系统“好用”的背后需要技术基座、产品、服务、生态的支撑。这需要国内IT企业与金融机构共同攻坚克难,乌鲁木齐银行新核心系统群的成功投产,为国内金融业树立一个标志性的样板,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在关键IT系统的重构中能够走出自己的华彩新征程。(文:金融新观察 谌力    图:乌鲁木齐银行供图)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