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山区派出所如何破解治理难题?云南卡场边境派出所交出答卷

时间:2025-09-0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早市竹筐里的红藜麦开始簌簌掉落,穿着七彩筒裙的景颇族阿妈弯腰拾捡,银饰碰撞声惊醒了街边打盹的田园犬。一群身着藏蓝警服的巡逻队伍格外醒目,他们穿行于乡野早市之间……

卡场镇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又名“宁旷斋瓦之乡”,是一个以景颇族和傈僳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边境高寒乡镇。这里国境线长41.66公里,距缅甸密支那仅86公里,拥有通往缅甸的开放通道,商贸活跃。作为典型的山区派出所,德宏边境管理支队卡场边境派出所担负着347.19平方公里的辖区守护重任。面对辖区面积大、村寨分散、出警半径长、先期处置难等现实挑战,派出所不仅“管得宽”,更力求“管得好”,以创新破解困局,探索出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特色警务新路径。

定制服务:从“被动接警”到“主动护航”

“谢谢,要不是你们,我们员工的血汗钱就追不回来了。”闵安南硅厂李厂长感激地说。

8月8日晚,该厂工人赵某接到自称某商城客服的电话,称其被误录为年费会员,需配合取消,否则将多扣费。赵某按对方提示操作后,银行卡内3.8万元被转走。发现被骗后,赵某立即联系驻企“法治副厂长”,民警迅速启动止付程序,成功在诈骗分子转走资金前冻结账户,挽回损失。

卡场镇现有企业20家,多为电站、茶叶厂、硅厂以及木材加工厂等。派出所按照不同企业类型创新推行“企业警长制”与“法治副厂长”机制,变被动接警为主动服务。通过定期开展警企座谈和常态化走访,民警深入一线了解经营困难、治安需求和风险隐患,每一项举措都直击企业“痛点”,实现“按需定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多以及跨境婚姻家庭集中的特点,派出所提供上门采集信息、办证等便民利民措施。

自“定制服务”推出以来,该所累计开展普法活动46场,发放多语种法律手册2000余册,覆盖800余人,涉企警情下降78.6%,上门办理业务100余件,并为8户跨境婚姻家庭解决子女入学、医保缴纳等难题。

四色调解: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

今年4月,社区民警走访时接到傈僳新朗村村民反映,多名农户的草果地被人砍毁。民警迅速上报情况,并查明此事源于龙洞傈僳村与傈僳新朗村因林地界线不清,经常发生摩擦。民警随即多次上门走访,实地勘察林地边界,并邀请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和乡贤长辈共同参与调解。调解组在充分听取双方诉求的基础上,依据实地调查和相关法规,明确划分原则并提出合理方案。经两个月协商,双方同意重新划界,龙洞村对损毁草果进行赔偿,最终握手言和。

卡场边境派出所创新推行“四色调解机制”,包括红色党建调解队(政府及党员民警)、蓝色法律服务站(司法所联动)、青色乡贤评理团(德高望重长者)和金色涉外联络组(跨境婚姻家庭代表)。后者主要处理涉外婚姻矛盾,由通婚家庭志愿者担任翻译和调解员。自推行“四色调解机制”以来,该所成功调解纠纷41起,成功率达97.8%。

所长聂进表示:“以往调解常常反复,现在能一次性召集各方共同协商,从根源解决问题,显著降低了复发率。”

警爸帮扶:从“管治安”到“育未来”

“东东老师,我考上县重点高中了!”今年7月,家住卡场镇的16岁景颇族少年小排拿着录取通知书,一路跑进派出所,脸上写满喜悦。

小排5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常年酗酒,他只能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因家境困难,初中时他曾一度面临辍学。民警杨东了解后,主动承担起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周末辅导他功课,假期还带他体验警营生活。“以前我觉得读书没用,是杨警官让我明白,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看见世界。”小排说,他的梦想是报考警校,像杨东一样守护家乡。

该所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及守护未成年人“向日葵”计划,通过警情梳理、入户走访和信息共享等方式,常态化排查涉青少年风险隐患,逐人建立档案,做到“早发现、早纳管、早帮扶”。针对困难家庭,派出所组织民警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并与政府合作开办“假期托管班”,以“课业辅导+兴趣拓展”双模式运行。民警担任辅导员,为孩子答疑解惑,并融入民族团结、国防及安全教育等内容,帮助他们在学习互动中增长知识、树立法治爱国意识。

“这些孩子是边境的未来,我们多付出一点,他们今后的路就能更好走一点。”杨东说。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山川之间,卡场边境派出所以创新回应期待,交出了一份“管得宽”更能“管得好”的优异答卷。从“定制服务”护航经济,到“四色调解”化解纠纷,再到“警爸帮扶”托举未来,他们以有温度、有智慧的警务实践,真正实现了治理与服务双提升,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体现边境特色的警务新路子。(德宏政法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