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潮:七年只为做一件“好事”
七年中,他钻过东北老林子,翻越过福建茶山,奔波于公交车不通的乡间,穿过崎岖不平的庄稼地……一路艰辛,一路温情,跋山涉水也要把救助的温暖送到当事人家中。7年光阴,18本笔记本,记录了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岁月。
虽然宋潮是一个乐观阳光、乐于助人的90后大男孩,却早已是北京道路救助基金的“老人”了。自北京道路救助基金开办伊始,一直从事法务追偿工作。七年来,他一直保持着随身带本、每天记录的习惯,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疑难困惑、争议案件以及梳理的工作思路都会及时记录,甚至在地铁上有什么灵感也会记上一笔。可以说,7年光阴,18本笔记本,记录了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岁月。
践行“跬步千里”的意义
翻开宋潮的其中一个笔记本,记载着法律职业资格复习考试密密麻麻各种知识要点,后面“跬步千里”四字尤其引人注意。下面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2021年6月10日,星期二
作为救助基金一名法务工作者,要想更好地关注每一起垫付案件的风险点,需要不断努力充实自身法律知识储备,充分发挥审判诉讼职能完成追偿工作。加油,一定努力通过今年法考!跬步千里!
这是宋潮在2021年复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期间的所思所感。救助基金每天的工作都是常态化的繁忙和琐碎,难以拿出整块时间去复习,但他仍坚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从救助基金第一起发生在法院的追偿诉讼案件,宋潮作为单位代理人参与法院应诉开始,从事法务追偿的这些年,为了更逐步厘清法律认识、建立交通侵权类案裁判规则,他尝试通过一篇一篇的典型案例学习、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去实现,通过对每一起追偿案件的用心办理、深入分析,不断接近理想的彼岸,这就是跬步千里的意义。
明辨笃行用心工作
再翻开一个笔记本,“明辨笃行”四个大字映入眼帘,下面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2020年9月30日,星期三
“民生之事无小事。救助基金的设立,是为了保证受害人通过救助获得及时抢救,各相关责任主体应依法承担责任,积极配合救助基金管理机构进行追偿,促进社会良性运转,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这是三中院法官尚晓茜写在救助基金追偿的一起诉讼案件中的判决词。宋潮对这段判决词印象深刻,该案让他真切感受到救助基金工作逐渐得到了来自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宋潮(左一)参与首例追偿诉讼
宋潮回忆道,2014年2月沈某因交通事故入院抢救。因经济有限,面对高额的抢救费用,让沈某一家人犯了难。在民警的协助下,当事人申请了北京道路救助基金,最终解决了燃眉之急。
救助基金依照规定,开展后续追偿工作,经一审法院审理,认为救助基金提起追偿时已过诉讼时效,对所提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判决败诉。一审宣判后,宋潮和大家不灰心,坚信做的是好事,通过认真研判原因,搜索类案以及相关法律规定,还向医院等部门了解具体情况,补充证据,提起上诉。二审期间向承办法官详尽充分陈述对案件的代理意见。
最终,在宋潮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二审法院依法改判救助基金胜诉。此举让救助基金的工作人员大为振奋鼓舞,看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得到了来自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大家既感动又欣慰。
审问慎思为民服务
顺着往下看,本子上记满了宋潮这些年经手的每一起案件的突出问题、类案共性问题的思考。其中一页案例标题处写了“审案慎思”四个字,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话:
2022年5月23日,星期一
追偿案件的开展,是推动救助基金的高效循环使用的重要保障。在充分了解每一起案件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注重及时追回救助资金循环使用又兼顾还款人的实际家庭经济状况,大力推动调解机制在诉前、诉中、执行中的使用。不断创新促进社会和谐温暖的工作方式方法,通过签订还款协议,延长还款期限、分期还款等措施,实现法理情理的统一。
宋潮负责救助基金案件的法务审核、追偿工作等。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把控每件案件的法律风险点。多年法律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使他练就了能够精准预判风险的本领。七年中,他钻过东北老林子,翻越过福建茶山,奔波在公交车不通的乡间,穿过崎岖不平的庄稼地……一路艰辛,一路温情。在救助的路上,即便当事人住所偏远,也要跋山涉水把救助的温暖送到当事人家中。
郭某的案件就让宋潮记忆尤为深刻。郭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较重,后通过向救助基金求助,得到及时救治。由于郭某在此次交通事故中负有相应责任,需要承担部分赔偿责任,追偿工作的开展中,宋潮了解到郭某工作不稳定,经济负担重。虽然其表示一定会偿还救助款,但确实无力在短期内一次性还清。一方面郭某偿还存在经济困难,另一方面道路救助基金追偿工作有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宋潮既审慎对待案件,认真思考工作方法,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与郭某进行充分协商、沟通,由郭某分期偿还救助款。截止目前,郭某已清偿全部款项,最终和谐解决问题。
宋潮回访被救助人
合上这18本工作笔记本,里面的文字仿佛早已被宋潮的工作热忱注入了鲜活生命,述说着一名青年“标兵”的成长历程,闪耀着北京救助基金一名工作者沉得下心、扛得住事的良好品质。
在未来的日子里,笔记仍被续写。通过办理多宗案件,也让他真正明白了这项事业的意义所在,使命的意义也让他继续保持对这项事业的无限激情,在热爱与专注中,点亮青春,拔节向上。(北京道路救助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