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啊!“小马扎”治好了我的“停车焦虑”
曾经,在包河区义城街道滨湖沁园小区,停车往往是“一位难求”“见缝插针”;如今,走进小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美观实用的非机动车棚,以及已经安装完毕的智能充电桩……居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正在诉说着“家门口”的新变化。
“现在地面车位新增了不少,停车真的方便多了!”家住沁园小区的王先生谈起近期小区的变化,忍不住连连称赞。
据悉,为有效缓解“停车难、充电难”问题,沁园小区新增90个地面机动车位和16处非机动车棚,并安装了75个电动汽车充电桩,目前已投入使用。
沁园小区和其他高层小区一样,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停车压力,“停车难+充电难”成了困扰居民出行的双重难题。为切实回应群众关切,义城街道龙咀湖社区筹备组以“多元共治”为理念,多次召集物业、居民代表,搬来“小马扎”,召开议事会,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共同谋划解决方案。
在不影响通行、不占用消防通道、不破坏主干绿化的前提下,社区通过对小区闲置空地、边角地块等进行全面勘察、评估与改造,新增了90个地面机动车位。
同时,针对非机动车停放混乱问题,也在人流集中区域科学选点,新建了16处非机动车棚,预计可容纳约250辆非机动车。
更让居民感到贴心的是,社区还聚焦“充电焦虑”,经过多方比选和调研,在新增车位周边配套安装75个电动汽车充电桩,真正实现“车有地方停,电有地方充”。
“我开的是电动车,以前充电要跑老远,经常排队,特别耽误事。以后在小区里就能充,太方便了!”居民陈丽高兴地说。
从“一位难求”到“有位有序”,从“充电烦心”到“充电安心”,“小马扎”议出了治理新路径,更“议”来了居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文/ 谢文君 图/义城街道 包河区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