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走进房山区道路救助基金办公室:用一面面锦旗,书写道路救助的温情答卷

时间:2025-09-0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帮助广大驾驶人和其他交通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北京道路救助基金的申请、使用,了解每个区办公室背后的故事,我们特别开设“走进道路救助基金办公室”栏目。今天,我们走进的是——房山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房山区基金办”)。

我们一行走进房山区基金办公室,顿时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办公室内靠墙放着许多座椅,办公室的两面墙上,一面墙上贴着道路救助基金简介、适用范围、申请垫付流程,另一面则挂满了申请人及家属送的锦旗。在交谈过程中,房山区基金办的工作人员赵老师介绍说:“我们日常接待的申请人家属,有好多是一家人一起来咨询,我们准备了一些座椅,让大家有地方可以休息,通过观看信息牌能够对道路救助基金政策有些基本了解。”

墙上的一面“道路救助情义重,雪中送炭暖寒冬”的锦旗,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赵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这面锦旗是去年11月的一位事故伤者张某送的。起因是伤者驾驶电动自行车与重型货车相撞,事故造成张某的右腿及足跟部骨折、左脚开放性损伤,需尽快进行手术,否则可能将会残疾。当张某的家人为手术费用发愁时,民警向他们告知了道路救助基金政策,在道路救助基金的保障下,张某顺利进行了手术。在她伤愈出院后送来锦旗还有感谢信,并当面致谢说要不是这笔‘救命钱’,她可能没办法再站起来了。”

“救助基金可谓是‘救命钱’,为了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日常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通过我们这些年的工作,一些被救助过的伤者及其家属,主动成为了我们政策的‘宣传员’”赵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名印象最深的“宣传员”。

去年8月,牛某被小客车撞伤,致多处骨折与颅脑损伤,赵老师在了解情况后,通过电话远程指导家属完成网上申请,同时协调医院开通“救助绿色通道”,保障伤者顺利得到救治。在牛某手术后,牛某的表妹耿女士主动联系房山区基金办。她表示,道路救助基金真的为我们老百姓解决了实际问题,这么好的政策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主动要求参与到道路救助基金的宣传工作中。如今,耿女士已成为道路救助基金的“编外宣传员”,经常在小区公告栏、业主群里发布道路救助基金相关的政策信息,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最后,赵老师和我们说:“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是赠送者的真情流露,他们的感谢也会给予我们无尽的力量,不断地激励我们,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快马加鞭、永不停步。”

随着“走进道路救助基金办公室”栏目的持续推进,我们将深入更多区的救助工作一线,挖掘更多感人至深的救助故事,展现北京道路救助基金工作的整体风貌,让广大市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民生保障政策,共同见证道路救助基金在守护生命、传递温暖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北京道路救助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