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声传史, 广播剧《“三毛之父”张乐平》全网播出
9月5日,由浙江广电集团等多单位联合出品的广播剧《“三毛之父”张乐平》正式全网上线。该剧以艺术大师张乐平的抗战经历为叙事主线,通过声音艺术重现他以笔为枪、投身抗战宣传的热血历程,致敬永不褪色的民族精神。

今年正值张乐平诞辰115周年、“三毛”形象诞生90周年。这一曲深沉而有力的时代回响:“有一支画笔,曾被磨成刺刀;有一个孩子,三根头发也能照亮黑夜。”广播剧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应运而生,它借助“三毛”这一经典形象,从儿童视角切入,生动再现张乐平揭露社会黑暗,传递出“苦水里泡大的骨头,比鬼子的刺刀还硬”的民族气节。
该剧创作历时三年,剧本历经22次精心修改,集结国内一流主创团队——编剧郝佳音、导演孙越均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作曲家刘聪担纲配乐,配音艺术家杨天翔、凌振赫倾声主演。作品创新性地将漫画视觉语言转化为听觉艺术,在全国范围海选儿童演员参与录制,以纯真之声增强历史叙事的感染力与真实性,兼顾儿童剧的活泼与历史剧的厚重,实现了艺术审美、历史教育和社会关怀的有机统一。

上线仪式别具匠心,以“文艺思政课”的形式呈现。现场特邀张乐平之子张慰军分享父亲放弃优渥生活、拒绝赴美邀请、以艺术见证战争的往事。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俞柏鸿则带来四本“三毛”系列原著,阐述经典IP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更引人注目的是,通过AI技术,“三毛”形象实时“出现”在大屏上,与当代小演员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象征精神的传承与时代的交融。

作为全国首部大规模采用儿童演员本色出演的广播剧,该剧不仅邀请全国各地孩子参与配音,更由张乐平家乡海盐的孩子们献唱原创歌曲《未完的漫画》,致敬他们心中的“张爷爷”。真实而充满生命力的声音,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艺术与人民的情感纽带。
《“三毛之父”张乐平》共三集,每集约28分钟,自9月5日起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144家交通广播、浙江广电旗下频率,以及Z视介、中国蓝新闻、学习强国等168家媒体平台同步播出,覆盖受众超6.1亿人次。它不仅是一次声音艺术的创新实践,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集体纪念,以媒体合力传递抗战精神,致敬一代艺术巨匠,为抗战胜利80周年献上了一份深情而铿锵的礼物。(浙江广电集团供图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