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科技赋能美育 镜头传递匠心——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张育红美术名师工作室开展师生暑期短视频美育实践活动

时间:2025-09-0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以活动为桥:让美育走出课堂,扎根生活

为打破中小学暑期美育空档,落实教育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中“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核心要求,响应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Yue动庐阳,欢乐校园”品牌建设对实践型美育的号召,庐阳区张育红美术名师工作室依托短视频这一AI时代主流传播载体,开展了首届师生暑期美育实践短视频大赛活动。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工作室的此次活动正是顺应这一趋势,以“以专促教、以展促学”为宗旨,吸引了广大美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紧扣“旅行见闻”、“人文风情”、“文化传承”等主题,借助手机拍摄、AI剪辑等现代化手段,捕捉祖国壮美山河、地域文化与暑期生活的精彩瞬间,让美育真正“落地生根”,催生出了一批兼具美育价值与新媒体创作水准的优秀作品。

以实践为镜:师生共探,看见美育新可能  

活动开展过程中,AI技术的融入让美育实践的多元潜力得以充分释放,更重塑了师生的创作与学习方式。师生不再局限于传统拍照和绘画,而是主动运用AI辅助工具完成素材筛选、特效制作和配音配乐,实现了美术与摄影、文案、信息技术的深度跨学科融合。学生的创作视角尤为惊喜——来自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八(5)班施沛宏同学创作的短视频《穿越八百年的早餐香—四湾菜市场烟火探秘》,用智能文案生成软件丰富作品的内容呈现,以同龄人更易接受的方式解读文化、记录生活。而七(8)班蒙朵拉同学则运用AI技术激活兵马俑,完成的短视频《初遇西安》,更是被安徽日报和学习强国等平台报道。

image.pngimage.png

教师则以AI技术为纽带,构建“线上指导+线下实践”的共学模式。工作室主持人张育红老师率先示范,运用AI模拟人声讲解功能辅助创作出来的短视频《福州—三坊七巷》,生动展现了地方文化魅力;徐畅、张晓曼、张梓涵等老师通过线上技术交流,与学生同步探索技术与美育的融合路径。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这也让我们意识到:美育不是单向的“教”,而是双向的“探”,给师生足够的创作空间,才能激活更多美育灵感。

目前,庐阳区张育红美术名师工作室已通过公众号等平台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并将持续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引导全区教师从中汲取灵感,把优秀作品中的创意与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推动美育教学创新发展。

以展示为脉:联动多方,让美育价值辐射延伸

此次优秀作品征集和后期展示,不仅是对师生实践成果的肯定,更借助AI技术搭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美育桥梁,凸显多重积极意义。

对学生而言,作品展播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文化自信与创作成就感。同时,通过观看他人作品中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审美与技术视野。对家庭而言,师生作品中借助智能剪辑工具记录全家市井寻美的过程等内容,带动家长主动学习简单AI的工具,参与到美育实践中,形成“家校共学共育”的美育氛围。对学校与美术教师而言,优秀作品中“借助智能工具指导学生呈现成果”等经验,为全区美术教学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范本,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清晰思路。

未来,庐阳区张育红美术名师工作室将继续深耕“技术+美育”的融合路径,探索引入AI绘画辅助、虚拟场景创作等更丰富的技术手段,设计联动多方的美育活动,让美育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场景,为庐阳区美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文/张育红   庐阳区教体局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