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在非遗中遇见云南】建水紫陶:从陶土温度里触摸云南文旅新活力

时间:2025-08-2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晨光漫过建水五彩山,红、黄、青、紫、白五色陶土从沉睡中苏醒。在匠人掌心的揉捻里,这些独有的原料历经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等多道工序,最终凝练成“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的建水紫陶——这门延续3500余年的国家级非遗技艺,如今早已走出深巷,成为串联云南文化与旅游的核心纽带,让游客在陶土的温度里触摸云南非遗的鲜活。

从陶泥到器坯再到成器,一百零八道工序不仅沉淀着千年文化基因,更在时代浪潮中生长为壮大的文化产业。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城市文化地标,“建水・紫陶里”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发展优选项目”。依托紫陶特色产业,建水成功打造紫陶街、蚁工坊、贝山陶庄3个A级景区,景区建筑通体融入紫陶元素,浓厚的文化底蕴让这里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文旅胜地。

夜幕下的“建水紫陶里”更具韵味。400余米青石板路两侧,陶坊与商铺错落排布,紫陶制作、展示、体验、消费在此无缝融合。游客可围坐拉坯台,在匠人指导下感受陶土的回弹与塑形;也可驻足雕刻填泥现场,看水墨经刻刀与色泥化作陶坯上的立体山水。“第一次亲手拉坯,才知道看似简单的陶罐,要捏出均匀的弧度有多难!”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女士正跟着匠人调整拉坯机转速,指尖沾着湿润的陶泥,眼里满是新奇,“这种亲手参与的体验,比单纯看展览有意思多了,能真切感受到老手艺的温度。”

当街区灯火亮起,汉服爱好者手提紫陶灯笼巡游,古琴声与陶笛音交织回荡,古韵与夜游活力碰撞出独特火花。“逛陶街、做陶坯、赏陶艺”成为建水夜游的必体验项目,带着孩子来游玩的昆明市民张先生笑着说:“晚上的紫陶里特别有氛围,孩子玩了拉坯还不肯走,非要等着看灯笼巡游,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能让孩子从小感受到非遗的美。”

为让建水紫陶从“地方特产”走向“国家名片”,建水近年持续发力:举办紫陶文化节、孔子文化节,亮相中国四大名陶展、南博会等知名展会,不断提升其国内外影响力;更深入推进“紫陶+”多元业态,开发特色旅游、手工体验、研学旅行、文化艺术等项目,让游客在深度参与中读懂紫陶文化的魅力。

当古城墙的剪影与紫陶里的灯笼再次相映,陶笛声穿过青石板路,建水紫陶的温度愈发清晰——它既来自烧制时的烈火,也来自传承者的坚守、创新者的探索,更来自游客与非遗相遇时的心动。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交融中,建水紫陶的“千年窑火”正越烧越旺,让更多人在陶土的触感里,遇见云南非遗的生生不息。(刘永梅/文、建水县委宣传部/图)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