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这个暑期,我们在庐阳区党群服务中心享受“家”期生活

时间:2025-08-2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3D编程、机器人比赛、非遗手作、红色研学……这个暑期,合肥市庐阳区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持续发挥“家门口”党群服务阵地作用,办起了群众家门口的“安心”夏令营,有效破解了众多“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的问题。不少课程一经推出,名额迅速被抢空,深受居民欢迎。

党群服务中心“化身”成长夏令营

“本来担心送孩子来夏令营不适应,结果他回来特别开心,交到了新朋友,还学了编程和手工,每天都有新收获!”一位家长欣慰地说。

今年暑期,庐阳区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多方资源,推出公益暑托服务,打造“赋能成长营”,有效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子女假期无人看护的难题。

如何把托管服务办到群众心坎上?精准对接需求是关键。庐阳区通过网格走访、线上问卷等方式,聚焦“托什么、谁来托、怎么托好”三大核心问题,按年龄分班、小班教学,还为户外劳动者、“两新”群体子女及多民族青少年量身定制“错峰托管班”“周末兴趣营”及民族特色课程,把服务延伸至园区、商圈,实现“精准照护、一个不落”。

“以前暑期给孩子报班,价格贵,接送还不方便,现在家门口的党群中心就有优质课程,专业又有趣!”一位快递小哥感慨道。这个暑假,他的孩子参加了编程课,兴趣浓厚,进步很明显。

从作业辅导到编程启蒙,从非遗体验到职业实践……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孩子们暑期喜爱的“打卡地”。为丰富课程内容,该区级党群服务中心主动对接区教体局、文化馆、少年宫等优质资源,联合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高校,通过“校企社”联动,邀请优秀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提供高质量课程。同时,严格筛选专业教培机构,开设3D编程、科普研学等20余项特色课程,并邀请交警、非遗传承人等专业人士参与辅导,确保孩子们暑期既“托”也“管”还“教”。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共开展暑期托管班140余场,解决1500余户“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题。

把群众的“需求清单”当作“服务清单”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不仅是暑期托管,庐阳区盘活资源,推动多元联动,将专业力量和社会服务汇聚到群众身边,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枢纽。

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会法人登记、党务咨询、困难职工帮扶等7大类高频服务完成“一窗办理”,居民办事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以前跑好几个地方,现在遛个弯就办好!”海棠街道的王阿姨称赞道。

今年以来,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已通过预约办理、延时服务、代办帮办等,已累计办理业务1.8万件,让居民“家门口”就能享受贴心服务,真正把“最后一公里”走成“最暖一公里”。

“在这里,不仅孩子能找到学习‘秘籍’,父母享受到便民服务,我还能够‘加油补给’,真正满足了一家人的需求,服务真的很贴心!”辖区居民张先生满意地说。

做好党员学习教育是夯实服务根基的关键

为群众服务,首要在于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坚定的誓言时常在庐阳区党群服务中心响起。这里不仅是服务群众的温馨家园,更是党员教育提升的“红色熔炉”。

依托党务实训馆、党史馆、红色长廊和红色图书馆等教育活动空间,中心推出沉浸式主题党日套餐,让红色历史可感可触。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党员学习教育180余场,接待4200人次,通过专题党课、艺术党课、红色研学等形式,推动党的理论“声”入人心。

“从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到发展党员实操,再到情景模拟练兵,这次培训理清了我很多模糊点!”一位学员在参加完培训后激动地表示。庐阳区党群服务中心聚焦基层党务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量身定制课程,坚持“实务+模拟”“教学+演练”,累计开展党员教育220余场,培训党员及党务工作者600余人次,吸引6200余人次参与。

中心还持续开展“开讲啦”书记沙龙活动,为社区(村)党组织书记搭建展示风采、交流经验的平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与服务群众能力。

“社区治理需要让更多主体参与进来,发挥自治共治热情……”四里河街道半岛社区书记在沙龙上分享经验。大杨镇十张村书记也拿出“带富”经验,介绍如何通过引进特色农业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在庐阳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书记工作室,各位“明星书记”讲思路、传方法,以现场述学的形式,围绕社区党组织建设、基层治理创新、服务群众实效等工作进行沟通交流。目前“开讲啦”书记沙龙已成功举办27期,成为庐阳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亮眼品牌,有效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办好‘安心’夏令营,只是党群中心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现在,从党员教育、便民服务,到亲子成长、职场赋能,越来越多群众期盼的服务在这里落地生根。”庐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坚持公益、普惠原则,与市场化服务实现错位互补,真正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居民‘愿意来、离不开、忘不了’的幸福家园。”(文/张安琪   庐阳区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