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青山行不尽 绿水去何长——霍山县以“两山”理念书写发展答卷

时间:2025-08-2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直播间的朋友们,大家快看,我们基地的霍山石斛生长在山林中,依附在石头上,完全模拟野生生长环境,让石斛回归自然的生长状态……”日前,走进霍山县衡山镇南岳村的沁徽堂林下石斛基地,一场直播让屏幕前的网友与霍山石斛来了场“零距离”邂逅。镜头聚焦处,一簇簇霍山石斛攀石而出,茁壮的茎干泛着温润的光泽,透着一股野趣又鲜活的劲儿。

呵护一株仙草  点亮万家灯火

“霍山石斛对生长环境要求高,霍山的地理位置、温度、气候、降雨量最适合石斛生长。”据安徽霍山沁徽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持正介绍,公司流转村民山场和田地2000余亩,用于霍山石斛林下仿野生种植,第一期开发了500多亩,公司年产值三千余万元,山场租金一年近40万元。与此同时,基地的临时用工与长期岗位,给周边上百户村民的家庭增加了收入来源。

或许,憨态可掬的石斛茎秆里藏着的,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成了乡亲们日子里实打实的底气。

“不用出门打工了,这里工作轻松,有钱挣还能就近照顾父母和孩子。”在天下泽雨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中心内包间里,与儿街镇村民余翠莲正在智能化灌装生产线上忙碌,她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

作为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天下泽雨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构建起“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四位一体的产业链闭环,以此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该企业还凭借创新研发的“石斛原浆”产品,成为行业内首批实现霍山石斛液态化创新的企业。同时,企业在该县太平畈乡拥有6000余亩种植基地,通过“人种天养,拟境栽培”模式,大大保留了石斛的药用价值,从石斛的采摘、初加工到深加工,该企业有大量的用工需求。

近年来,霍山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围绕霍山石斛这一特色资源,持续强链条、提质效、扩市场、育品牌,推动霍山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霍山石斛产业已拥有种植基地2.21万亩,生产经营主体2600余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总产值达70亿元。拥有龙头企业60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建设企业18家。

守护一汪碧水  培育绿色产业

走进安徽迎驾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正以高效节奏运转。一瓶瓶山泉水在灌装线上流畅完成灌装、封口、打包等工序,随即整装待发,奔赴全国各地市场。

“我们这条生产线平均每秒就有13瓶水下线,企业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霍山的好山好水好环境,核心优势在于我们坐拥‘中国好水’水源地。”安徽迎驾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守龙口中所说的“中国好水”水源地,是位于企业上游的佛子岭水库,也是公司生产的取水地。

水清岸绿、鸟欢鱼跃。佛子岭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是下游合肥、六安等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

为了守护好这一方水资源,霍山县持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林长制、河长制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先后投入5亿元开展库区综合治理,拆除网箱2.8万个,销毁船只2100余只;拒批不符合环境准入项目150多个,关停重污染企业30多家,取缔河道采砂、石材加工100余处。

依托“中国好水”水源地这一金字招牌,迎驾山泉公司由建厂初期单一的饮用水,发展到如今丰富多样的饮品矩阵。目前企业打造了水、茶、果汁、霍山石斛等七大系列40余款产品,不仅让曾经无人问津的水卖出了好价格,还带动了1000余人就业。如今,迎驾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100万吨饮用水、10万吨饮品的能力,年产值达10亿元,产品畅销沪、皖、苏等十余个省份。

从守护水资源、激活水文章到铸就水品牌,迎驾山泉的成长壮大,正是霍山县践行“两山”理念、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鲜活注脚。

环抱一片青山  激活全域旅游

这个夏天,霍山县成为众多游客的心仪之选。即使三伏天已过,白鹭园峪墅山庄总经理史秀平却依旧忙得脚不沾地,“酒店客房预订持续爆满,都是全国各地来旅游的,霍山可真‘火’啊!”她脸上始终挂着笑意迎接一批批入住的客人。

大峡谷漂流、嗨谷漂流、大别山溪降等多个清凉项目成为炎炎夏日该县全域旅游的“流量担当”和“清凉名片”。六万情霞景区的实景演出,回荡着穿越百年的红色呐喊,让游客在震撼中触摸历史的温度。陡沙河温泉小镇的温润汤池,也让游客在松弛中卸下疲惫、收获疗愈。仙人冲画家村与月亮湾作家村以艺术点亮静谧山乡,让游客寻得心灵的共鸣与安放。山间的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山区百姓以骨子里的热情与朴实,端出一桌桌鲜美的本地菜肴,稳稳抓住了游客的味蕾。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多元的游玩体验,不仅给游客留下了美好回忆,更有力印证了霍山县生态旅游蕴含的蓬勃发展潜力。

依托绿色家底,立足人文优势,霍山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生态上下功夫,通过激活山水、冰雪、夜间、民宿四大业态,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样版区,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留住青山,垒起金山。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14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3亿元。

悠悠碧水、郁郁青山,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两山”转化之路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盼。如今的霍山,汩汩山泉流淌着生态馈赠的甘甜,簇簇石斛摇曳着绿色发展的生机,大别山风景道串联起全域旅游的画卷。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霍山县定会迎来更旺的人气、更实的效益、更美的前景。

(文/王倩倩、吕洁、殷康兵   霍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