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京轮映夏”实践队探访北京里二泗小车会开展非遗调研活动
2025年7月31日,为探寻入选“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里二泗小车会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北京师范大学“京轮映夏”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里二泗村。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研与实地考察等方式,队员们既感受到百年技艺的厚重历史,也体会到传承人的坚守与探索,更看到了青年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无限可能。
图为实践队与村委会主任、小车会会首合影
对话:运河记忆里的传承故事
实践队来到里二泗村村委会,与村委会金主任和小车会现任会首韩德成展开面对面访谈。金主任自豪地回顾了小车会的深厚底蕴:“这门艺术承载着几代里二泗人的集体记忆,与运河畔的古庙会息息相关”。
韩德成会首的讲述则带领队员们沉浸在了表演艺术的精妙之中。他指出,小车会的“核心是‘富家小姐坐车出行’,一路演绎人间百态”,强调表演的“应景而变”。讲到动人之处,会首还亲自起身演示了“跑场”等动作细节……管理这支主要由中老年爱好者组成的队伍的过程中,统筹智慧与领导力的重要性充分体现,队伍氛围被小车会成员形容为“像家一样”温暖默契。
图为实践队访谈小车会会首韩德成、村委会金主任
谈到入选非遗对于小车会传承的变化,主任和会首都表示村政府对这方面给予了更多的支持,主任特别提到小车会在2008年作为运河畔迎奥运火炬的特色表演,实践队还从会首口中了解到2009年入选区级非遗后的新气象:小车会频频亮相国庆、建党、庙会等重大庆典,曾在通州区及北京市的比赛中获得包括天坛公园非遗展演特等奖在内的多项荣誉。
访谈之后的走访中,一位年逾六旬的老村民眼中闪烁着光,向队员们描述记忆中的场景:“锣鼓一响,小车会热热闹闹穿街走巷,满村的喝彩声,那是咱老百姓自己的‘大戏’!”这份融入血脉的乡情,深深感染了实践队员,有队员感慨道:“目睹这些,我深刻体会到,小车会能够呈现出如此精彩的表演,荣膺非遗称号,并在多项赛事中屡创佳绩,与韩老师的辛勤付出、有关部门的支持以及会员们的热情参与是分不开的。”
图为实践队与村民交流小车会场景
问卷:乡音乡情里的传承期待
为了解其传承现状与村民对于小车会的社会认知,实践队设计了针对性问卷,在村落、活动中心及公园等地发放开展调研。烈日下,队员们引导村民填写,实践队收集到村民对恢复展演的期盼、年轻人对创新传播的建议等心声,感受到非遗在民众心中的分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里二泗村内开展问卷调研
填写过程中实践队与村民交流,老年村民大多表示他们为本村小车会“内容更完整、规模更胜邻村”而自豪;年轻一代则展现出开放包容的态度,他们虽因生活节奏变化观看减少,但积极建言献策,期待通过短视频、动漫、高校社团合作等创新形式,让这一非遗焕发青春活力……这些多元声音,为小车会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民意基础和发展方向。
队员们过后感慨道:“小车会不只是一场表演,它是里二泗村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是村里人互相联结的纽带——就像会首韩师傅说的,“一搭台,全村人的心就齐了”。
探访:时光印记中的坚守与热忱
在会首韩德成先生带领下,实践队走进里二泗小车会活动中心。承载着岁月痕迹的道具车、流转着丝线光泽的表演服饰、仿佛仍有余音的锣鼓,无声诉说着数百场展演的荣光。墙上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往昔街头巷尾的热闹与师徒相授的温情瞬间。
会首韩德成先生指着其中几张照片说道:“这些细节和步法,凝结着老艺人的智慧,比如模仿旧时仪态的独特动作,正是非遗价值的生动体现”。
图为会首带领实践队参观里二泗小车会活动中心
在交流中,韩会首表达了将这门艺术薪火相传的强烈愿望和对青年力量的期盼。他积极构想“小车会进校园”的方案:“只要孩子们有兴趣,我们愿意倾囊相授!如果能结合学校的美育或实践活动,让小车会成为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的一扇窗,那将意义非凡。”这份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传承主体开放创新的积极姿态。
里二泗小车会的鼓点,是穿越百年的乡音,是社区凝聚的纽带,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此次深度调研中,北京师范大学“京轮映夏”实践队不仅系统梳理了其文化价值、社区根基与一手资料,更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勃勃生机,以及非遗传承的温度与紧迫性。
面对问卷中“希望更懂情节故事”和“期待创新表达”的需求,实践队深受启发。据悉,队员们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围绕两大方向贡献力量:以深耕文化内涵为基础,梳理小车会的叙事脉络、角色象征与民俗寓意,设计通俗易懂的解读材料,深化文化认同;以探索创新传播为手段,结合青年群体的媒介使用习惯,策划利用短视频平台、沉浸式体验或与高校社团联动等形式,让小车会的魅力以更时尚、更互动的方式触及更广泛人群。
同时,实践队还将基于调研数据,深入分析当前传承的核心困境,并着手设计社区活化建议,助力这项承载着京畿古韵的百年小车会,在新时代焕发更稳健、更悠远的生机。(文/陈露 北京师范大学供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