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红河州法院依托综治中心架“法桥” 绘就基层社会治理新画卷

时间:2025-08-2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法官,离婚后孩子抚养费一直不变,但现在孩子上学、生活开销大,我一个人实在扛不住了。”单亲妈妈李女士满脸愁容地来到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综治中心,向法官诉起苦来。原来,她与前夫离婚后,孩子由女方抚养,前夫每月支付固定抚养费500元,但随着孩子成长,费用激增,多次沟通提高抚养费均被拒,双方矛盾激化……

法官迅速联系孩子父亲张先生,在情法交融、层层递进的调解下,张先生认识到自己的抚养责任不可缺位,态度转变:“法官,您说得对。我之前确实没考虑周全,愿意提高抚养费……”最终,张先生和李女士握手言和,承诺共同为孩子成长努力。不到两小时,这起抚养费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这是法官入驻综治中心后,成功快捷化解纠纷的一个缩影。在党委有力领导下,人民法院积极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司法专业力量注入治理枢纽,不仅有助于非诉解纷机制的源头化解效应呈几何倍数增长,更有利于基层群众诉求在法治化路线图上得到“多快好省”的回应和解决。今年以来,红河州法院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探索“综治中心+法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强劲司法动力。

筑牢阵地,打造便民服务“前沿哨”

“法官讲得很清楚,这下我心里有底了,不用跑法院就能帮我解决问题,真是帮了我大忙!”陈阿叔在咨询结束后向法官道谢。这是发生在绿春县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窗口”的日常一幕。

自今年5月绿春县综治中心成立以来,绿春法院主动融入综治中心建设,组建“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的审判诉服团队,“一站式”提供指导调解、以案释法、委托调解、诉调对接等司法服务,并通过张贴诉讼事项办理流程、“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的二维码,摆放“两状”示范文本,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

在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红河州法院积极与党委政法委沟通联络,按要求认真选派精干力量入驻综治中心,在职能范围内切实做好指导调解、以案释法、委托调解、诉调对接等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综治中心的实质化运行。截至6月30日,红河州14家法院全部完成入驻工作,其中13家法院采取团队入驻的形式进行入驻,37名法官干警入驻综治中心开展工作。入驻以来,法官干警以多元共治为引擎,累计向群众提供各类法律咨询400余次,并通过先行调解、司法确认等一体化工作模式,将服务空间由法院诉服大厅向综治中心延伸……

实质解纷,凝聚纠纷化解“向心力”

老李与老白等11名工友被某建筑工程公司拖欠工资,多次索要无果。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窗口受理后,法官立即联合检察院、人社局等部门,与工友们面对面交流、开展实地走访,调取用工合同、考勤记录、工程款支付凭证等关键证据,找到实际施工人及其上游转包单位,固定证据,并积极组织双方调解。在多方联合释法说理后,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并通过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最终,老李等11名工友拿到了被拖欠许久的血汗钱。老李感慨道:“一年多了,我们终于拿到工钱,真是太感谢了!”

从“多头跑”到“一站解”,一场可能对簿公堂的纠纷,在综治中心得到圆满化解,这正是多部门联动共治、高效定分止争的生动写照。入驻综治中心开展工作以来,红河州法院以综治中心为平台,积极联合检察、公安、司法、人社、住建等部门,实现综治、司法、仲裁等多部门良性互动、协同推进。

末端“触角”再延伸一点、联动解纷再深入一步。对起诉至法院的群体性纠纷和涉及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根据实际情况,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及时分流至综治中心,由调解员或相应的人社、住建等部门开展调解,必要时由入驻法官参与调解,实现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四调联动”,形成“前端分流、中端化解、末端反馈”的全链条闭环调解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纠纷处置效能。截至8月1日,红河州法院共在综治中心联动化解各类纠纷214件,一体化多元解纷工作格局的威力日益彰显。

将司法力量更深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血脉,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司法支撑,让公平正义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人民法院入驻综治中心、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治理需求的使命所在。从全面入驻到深度融合,红河州法院将不断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深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司法服务能力,助力绘就更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画卷。(罗旋、张梦、唐菲、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供稿)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