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嘎栋街道综治中心:“法理情”融合 绘就旅居生活和谐暖景

时间:2025-08-2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综治中心有办法。”这是许多群众对嘎栋街道综治中心的共同评价。

走进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栋街道综治中心,“四室一厅”(分析研判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备用调解室、休息室、群众接待大厅)功能布局清晰有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依法解纷、心理疏导等多元化服务。

(嘎栋街道综治中心受理群众矛盾纠纷)

作为景洪市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的“试点”之一,嘎栋街道综治中心服务6个社区、3个农场改制社区及3个村委会,常住户籍人口4.2万余人,冬季旅居人口可达10万人以上。今年以来,该中心以实体化规范化建设为引擎,紧扣旅居社情特点,积极探索“法理情”融合的解纷模式,通过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的措施,让“象”往的生活更加真实可感。

“谢谢了,问题已经解决!我们没有再起争执,还是你们有办法。”近日,群众刘女士(化名)在接受嘎栋街道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电话回访时,满意致谢。

据了解,刘女士于2025年3月到景洪市旅居,向房东许先生(化名)租下了位于嘎栋街道某小区内的房屋,开启了“种草”已久的“理想生活”。但好景不长,许先生为便于出售房屋,一直未将悬挂在租与刘女士房屋外的“房屋出售”横幅取下,并不时带人前来看房。刘女士不堪其扰,经多次沟通无果,选择“闭门谢客”。多次吃到“闭门羹”的许先生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影响到刘女士的正常生活,反而以用力敲击房门的方式发泄情绪,让屋内的刘女士感到受气又害怕,遂到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受理矛盾纠纷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迅速安抚刘女士情绪,详细了解纠纷情况,安排调解员找房东沟通。见调解员上门,房东许先生恼羞成怒,不开门也不接受调解。经多方查找,调解员联系上许先生的妻子陈女士(化名),由其劝说许先生按约定时间到综治中心进行调解。

几日后,刘女士与房东夫妇到综治中心调解,双方态度强硬,情绪逐渐被“点燃”。调解员一边安抚双方情绪,一边释法说理,在双方的对话找准了矛盾点:刘女士不要赔偿,只希望房东道歉,而房东许先生性子急、好面子,宁愿赔偿也不愿道歉。

找到矛盾点后,调解员积极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耐心释法说理,成功实现“破冰”,房东陈女士首先为丈夫许先生的错误做法道歉,保证后续不会再有“打扰”,同时也恳请刘女士原谅许先生“要面子”,不要纠结由许先生本人亲自道歉。最终,纠纷顺利化解。

“调解工作不应只限于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更应致力于修复关系,帮助群众消除心结、重拾旧好。调解过程中,我们首先会耐心听当事人倾诉,让其充分宣泄心中不快。同时,找准矛盾的关键点,引导纠纷双方在冷静状态下换位思考,消除对抗情绪,最终以更合理的建议实现案结事了。”嘎栋街道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赵琦说:“我们一家是北方来的‘新市民’,我来做专职调解员,是想利用孩子上学的空闲时间,为自己和家人生活的社区尽一份力。”

赵琦和家人于2018年到景洪定居,据她介绍,由于文化差异,旅居群众在遇到矛盾纠纷时常会面临沟通方面的问题,自己作为“新市民”的一员,更容易与之建立信任基础和有效沟通。

为提升涉旅居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质效,嘎栋街道探索建立旅居人才库,从中优选出热心公益的“新市民”代表担任调解员,凭借“乡音乡情”优势,在调解涉旅居矛盾纠纷中发挥独特的桥梁作用。

“在吸纳‘新市民’人才的同时,我们还积极邀请‘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担任专职调解员,充分发挥其懂法律、懂政策、懂民情的优势,让调解工作既有专业法律服务,又兼具柔性温度。”据嘎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综治中心主任岩约介绍,该中心依托103个基层网格,探索“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在职党员、业主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的“1+3+N”微网格机制,让453名“新市民”成为基层治理志愿者,助力苗头性、简易纠纷在网格内就地得到化解。

值得一提的是,嘎栋街道综治中心通过深度应用“平安版纳”基层治理系统,实现矛盾纠纷快速感知、精准分流、全程纪实、点对点调度,推动治理模式由“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精准服务”转型。2025年1月至7月,该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来电333人次,受理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案件311件。(段健)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