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联盟>

连办6年!肥东县撮镇镇集体升学礼为群众节约宴席等资金2000万元

时间:2025-08-1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小时候,我总爱听大人们念叨哪家孩子争气考上哪所大学?升学宴收了多少礼金,摆了多少桌宴席,那些数字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得空气都发闷。可是这风光背后,是多少家人勒紧裤腰的日子。”8月15日晚上,安徽省肥东县撮镇镇一场代替传统“升学宴”的集体升学礼,让160名准大学生家庭从这繁重的人情负担中解脱出来,共沐时代文明新风。

大费社区准大学生张志婷朗诵《风里的新絮》   彭红玲 摄

活动现场,该镇大费社区张志婷朗诵的《风里的新絮》,引发强烈共鸣,赢得雷鸣般的掌声。集体升学礼,是撮镇镇为抵制传统“升学宴”“谢师宴”,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量身打造的移风易俗品牌活动。活动倡导用“走心仪式”代替“酒席喧嚣”,以“共同见证”代替“迎来送往”,旨在为家长减负,助力学生成长。

“今年我们的舞台展演活动创新形式,由先锋社区党委和新成立的撮街街区党支部共同主办,其他相关社区协办的形式,借助撮街大舞台,共办一桌镇级移风易俗席。”撮镇镇政协联络组组长吴庆海表示。

从8月8日上午长乐社区的公益主题集体升学礼到当日下午大郭社区简约仪式集体升学礼,再到8月15日上午新安社区的勤俭主题集体升学礼。眼下,不同主题的集体升学礼正在撮镇镇15个社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让文明新风吹遍大街小巷。

马桥社区准大学生朗诵《这盛世如你所愿》   彭红玲 摄

古韵撮镇,新风浩荡。集体升学礼自2019年从长乐社区吹响号角以来,迅速响遍该镇15个社区,覆盖肥东县20个乡镇(园区),成为引领该县文明新风尚的一面旗帜。截至目前,撮镇镇已连续举办活动6届,肥东县连续举办3届,累计举办活动场次500余场。

一项活动一个乡镇为何能持续开展六年,且不断发展,秘诀何在?离不开本土文化滋养、党委政府重视、地方企业支持、准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群众欢迎。

准大学生为家长献花表感恩   彭红玲 摄

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途经撮镇,遇孩童项橐筑土为城,阻其行路。一番对答后,孔子发出“地多一撮,书重百城”的感叹。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的记载,便由此而来。“车城相让”的典故,为这片土地深植下尊师重教的千年文脉。

“自古以来我们这里就崇文重教,合肥市第一所免费小学佑贤小学诞生在这里,居里夫人的第一位中国学生郑大章出自这里,这里的群众都很重视教育,孩子金榜题名后,家家都要办‘谢师宴’‘升学宴’。”撮镇镇政协联络组长吴庆海说,“但不知何时起,这承载着喜悦、感恩之情的‘谢师宴’‘升学宴’,渐渐变了‘味道’,攀比之风盛行,群众苦不堪言。”

针对这种现象,撮镇镇自2018年开始谋划集体升学礼,2019年长乐社区试点举办,8名准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庆贺自己升学之喜,集体向父母老师献花表达感恩之情,宣誓加入青年志愿服务队,承诺不办谢师宴、升学宴,活动获得老师、家长、群众满堂彩。

现场为拒办升学宴准大学生家庭颁发移风易俗示范户标牌   彭红玲 摄

“我们把它当作民生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推,镇上成立专班,一把手亲自主抓,社区成立工作小组,一把手谋划组织,

积极吸引群众参与。”吴庆海说,每届活动前镇上举办社区座谈会,社区召开准大学生与家长座谈会,层层抓落实。活动现场,“一把手”为准大学生及家长站台致辞,给他们送去祝福和青春寄语,给足“面子”。

“面子”好看,“里子”更耐看。撮镇镇是肥东县的工业重镇,也是全国千强镇,企业聚集。活动中,撮镇镇还发挥乡镇企业资源优势,组织准大学生入企参观,了解家乡产业发展现状,发动爱心企业为准大学生捐赠助学金和行李箱,既丰富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又解决了活动经费问题。

此外,活动中该镇还注重代际互动与文化传承,以准大学生为主体,老、少、青结合,合力办好庆典活动。准大学生全程参与组织,编演节目。各社区发挥辖区内老年学校、艺术类培训机构、中小学校等资源,为活动提供节目与场地支持,营造老少同乐、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撮镇学区中心学校学生表演架子鼓、街舞《逆战》助兴传承    彭红玲 摄

同时,撮镇镇还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增强活动“磁吸力”和“生命力”。“六年来,活动内涵不断丰富,形式持续创新。从内容上看,已经从单纯的倡导勤俭节约、树立文明新风的移风易俗活动,扩展到提升准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从形式上看,从最初的集体欢送会,演变成如今涵盖感恩表达、往届分享、红色教育、社会实践、移风易俗讨论会、主题演讲、志愿服务、国学讲座、群众文化活动和舞台展示的‘十大’系列活动。”吴庆海自豪地说,他今年也从策划者、见证者转变为参与者,为孩子们讲授国学讲座。

活动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参与者。“参与活动不仅帮我克服了‘社恐’,更增强了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与社区的情感连接,坚定了回馈家乡的信念。”经历了两届活动的大学生王希语高兴地说。

台下观看的家长们鼓掌点赞    彭红玲 摄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参与度,汇聚各方力量,在内容上深耕细作,让准大学生有更多获得感,持续涵养文明乡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精神文化支撑。”撮镇镇党委书记牛张勇表示。

从试点探索到全县推广,从单一仪式到丰富多元的“3.0版”系列活动,撮镇镇集体升学礼无疑已成为培育文明乡风、护航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亮丽名片,必将为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文/图:彭红玲    肥东县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