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记者从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合肥加快深化交易担保制度改革,打好惠企“组合拳”。根据统计,2025年1~7月,免收投标保证金254.7亿元,涉及16.28万家次投标企业。
招标投标交易担保作为招标投标活动的重要一环,在保障招标人合法权益、规范投标人投标行为、约束中标人履行义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合肥聚焦招标投标活动中涉及交易担保的各环节,完善招标投标交易担保制度,规范交易担保行为,打出一套惠企“组合拳”,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其中,严格规范交易担保行为。严禁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等巧立名目变相收取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保证金及其他费用,在招标文件中规范约定担保形式、金额或比例、收退时间等。常态化开展招标文件“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招标代理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招标投标营商环境交叉互查,将规范招标投标交易担保行为作为检查重点,督促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严格落实。
全面推广保函(保险)应用,鼓励招标人接受银行保函、担保机构担保、保证保险等非现金担保方式缴纳各类保证金。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涵盖投标、履约、质量保证金、预付款担保、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保函平台,实现保函申请、开具、传输、管理、运用、退还(索赔)等环节全流程电子化操作。目前,电子保函平台接入15家金融机构,累计开立电子保函10.67万笔,担保金额251.18亿元。
分类减免投标保证金,大力推行“信用+承诺”在建设工程领域的运用。对于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企业提供信用承诺后免缴投标保证金。政府投资项目以外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和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鼓励招标人根据项目特点和投标人诚信状况减免投标担保,鼓励招标人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免除投标担保。
此外,拓展融资服务功能,在电子保函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中标贷”“政采贷”等惠企服务。通过数智赋能,为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高效率的融资服务,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已有9家银行10款金融产品上线电子保函平台金融服务专区,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吴奇)
(责任编辑: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