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瓶改管”工作:创新“四同”工作法 全力打造餐饮“无瓶街区”
肥东县积极落实上级关于餐饮场所“瓶改管”工作部署,六月底以来,创新建立“宣贯与摸底相结合、设计与签约同推进、施工与协调同保障、点火与清退同兜底”的“四同”工作法,系统推进餐饮场所燃气安全“无瓶街区-无瓶社区-无瓶城区”三区联动改造,推动群众观念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人民路试点区域改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宣贯与摸底相结合,变“被动改造”为“主动参与”
坚持宣传发动与精准摸排双管齐下,打好群众工作“组合拳”。在人民路试点基础上,逐步向周边社区延伸,最终实现城区全覆盖。一是开展“立体式”宣传。组织社区网格员、燃气企业专员成立4支宣传队,采取“入户讲解+现场观摩+案例警示”等方式,累计开展宣传活动8场次,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二是实施“地毯式”摸排。建立“一户一档”台账,按照“街区先行、社区跟进、城区覆盖”的步骤有序推进。全县11座城市综合体、245个宾馆酒店、人民路60家餐饮商户摸排率达100%。三是创新“下沉式”动员。各级领导干部下沉到各个社区,逐条道路宣讲政策,积极动员商户参与改造,为“三区联动”改造奠定群众基础。
设计与签约同推进,变“单线作业”为“并联协同”
优化工作流程,实现勘察设计与协议签订同步进行。一是组建“设计+签约”联合工作组。燃气公司设计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协同上门服务,现场完成勘察测量和方案设计,解答群众问题,告知群众改造需投入成本,为后续社区和城区改造积累经验。二是推行“标准化+个性化”设计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商户和“暗厨房”商户提供标准化改造模板和个性化定制服务,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标准。三是建立“即设计即签约”机制。设计确认后当场签订改造协议,人民路试点区域3天内完成59户签约,签约率达98.3%,11座城市综合体餐饮户全面纳入改造,为扩大改造范围提供了示范样板。
施工与协调同保障,变“多头对接”为“一站服务”
构建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确保改造施工高效推进。一是建立“三级协调”机制。建立“街区-社区-城区”三级协调机制,住建、社区、燃气公司等单位派员驻点办公,现场协调解决施工占道、管线交叉等问题,对群众阻挠施工的现场办公,劝导到位。二是实施“分段包干”施工法。将改造区域划分为4个作业段,投入4支专业施工队伍同步作业,总结形成标准化施工流程。三是建立“每日调度”机制。每日召开现场推进会,实时跟踪工程进度,人民路区域仅用20天就完成全部管道铺设,较原计划提前3天,为全面推进改造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点火与清退同兜底,变“阶段成果”为“闭环管理”
强化改造全过程管控,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一是严格验收标准。建立分级验收制度,组织专业团队逐户开展气密性检测和安全评估,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二是实施“点火即清瓶”措施。液化气公司安排工作人员“带秤退瓶”,余气现场称量结算,同步完成新系统启用和旧气瓶清退,累计清退液化气瓶30余个。三是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将改造商户全部纳入智慧燃气监管平台,实现用气安全实时监测,下一步统一纳入“城市生命线”平台,为“三区联动”提供技防措施,切实筑牢燃气安全防线。(文/于浩文、余魁 肥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