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 不负所“托”
“五彩假日课堂”服务进一步优化
每逢暑假,“孩子没人带”成为不少家庭的烦心事。为此,合肥2025年“五彩假日课堂”托管服务共设置了237个站点。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不少站点在往年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有的提前上托时间,精准匹配家长上下班节奏;有的优化课程设置,让课堂走出教室、融入生活;还有的引入多元社会力量,构建“育人、研学、看护”一体化体系。
时间微调,家长送娃更从容
“鸟儿竟然能站在圆环上不掉下来,太神奇了!”在蜀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暑期课堂上,10岁的李启鸿做完一项物理实验后,眼睛里闪着光。他告诉记者,这里的课堂很特别,“不只是学习,还能画画、练书法、做实验,还有志愿者姐姐讲大学里的故事。”据了解,蜀山区以每周为一个周期,共设8期,开展暑期托管服务。
与往年不同,今年上托时间从原来的8:30提前到了8:00。“因为很多家长8:30上班,这个时间点的调整,来自大家的反馈。”蜀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刘晨说。下托时间则是晚上6点,恰好是家长下班后能来接孩子的时间。
“虽然只是提前了半个小时,但对家长来说真的方便了不少。”刘晨介绍,很多人早上8:30就要上班,以前时间卡得很紧,现在可以从容地把孩子送过来,再去上班,不至于一大早手忙脚乱。他也提到,这个变化同样意味着工作人员的准备时间得更早。“每天早上7:40,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就要全部到岗,先开晨会、安排分工,再逐一核对接送信息,确保孩子们一进门就是安全、有序的状态。”
激发兴趣,打造沉浸式课堂
在庐阳区荷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岁的李远馨小心翼翼地在扇面上描绘传统纹样。“老师教我们做的漆扇太漂亮了!我要带回家送给妈妈。”她笑着说。
在这里,由“小青荷”志愿服务队组织的托管班,吸引了200余名学生,课程涵盖课业辅导、兴趣拓展与社会实践。“每周三还开设特色趣味课堂,包括传统手工艺、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荷塘社区负责人董倩玲介绍。
在新站高新区,一场场沉浸式课堂让孩子们直呼“太酷了”。在瑶海社区组织的“瑶享银年”牵手“种子计划”活动中,孩子们与社区老人走进中科大先研院,体验“空中成像”“AR天宫号”等项目。在三十头社区瓦岗社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消防员化身讲解员,带领孩子们近距离了解高压水枪、破拆工具等装备,学习应急知识,提升安全意识。
“孩子每天都很期待去上课,放学后也愿意分享当天的收获。”学生家长朱丽丽表示,托管服务不仅解决了暑期看护问题,也帮助孩子养成了规律作息,激发了新的兴趣爱好。
常态推进,引入更多社会力量
“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作为一名来自安庆师范大学的美术师范生,方晓茹已连续多个假期报名参加蜀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的暑期托管服务。
在她看来,这不仅是一段志愿经历,更是一场成长锻炼。“我们每天早上要提前到岗,协助老师布置教室、准备教学物料,比如练字课前印好字帖、发好纸和笔。课程结束后一起打扫教室。”她说,志愿者们会根据孩子的状态设计互动环节,比如通过“每日之星”机制激励调皮的孩子守规矩、参与课堂互动,“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男孩一开始不配合,后来为了评上‘劳动之星’,主动收拾桌面卫生、扔垃圾。”
“这段经历提升了我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如何引导孩子。”方晓茹说,每次看到孩子从“不理解”到“听懂了”,那种获得感是无法替代的。
“如果中心需要我,明年我还会来。”她笑着说。
方晓茹并不是个例。“今年的暑托服务,有更多社会力量加入了进来。除了高校学生,还有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安徽好人’等先进典型,甚至还有交通民警。”刘晨表示,一批批“新面孔”不断走进课堂,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据蜀山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托管服务运行良好,家长反馈积极,孩子参与热情持续攀升。接下来,将把托管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常态推进,为家长减负,让孩子快乐成长。(卞怡菲、宋士岚)
(责任编辑:沈晔)